第二百四十二 定计黄河,用斧斤以时

等孙念坐在矮桌前,晚膳也送了过来,俱是用普通的粗瓷碗盛的。出门在外,没有讲究用鼎装盛食物。

三人一起用了晚膳后,才有心思说起此地之事。

说到黄河干旱之后的第一场大雨,三人皆是心有余悸。幸好这个村子地势高,不然,可得遭殃。可是即便没有遭受大雨施虐,却受到狼子野心的村长与小官吏的迫害,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伤害?

“传信到雍州,送五十车粮食过来,不管陈米还是其他,有什么送什么过来。再晚些,百姓可就要暴起了。”外敌已被除掉,蛀虫再没有理由欺骗百姓,百姓可不是好骗的,总有一天会发现。届时,乱局可不好收拾。

元鸻应了,又问:“能解决之事,尚为小事。最最紧要的莫不过黄河两岸泥土塌陷之厉害。若不解决,以后祸害甚大。”

“元鸻大哥所言甚是。”姜维心里也是这般想,却不知如何道出来,元鸻所言,正好合了他的心意。

孙念自然是知道元鸻所说非虚。长安与洛阳左右,都是古往今来的帝都,宫廷大肆营造,花费良木甚多,可不是将这两城附近的黄河两岸上的树木都伐了干净?上行下效,帝王大兴土木,下至官民,有点钱财的,也是随之。可想而知,树木所用已疲竭。土上无树来护,雨水肆虐,可不得冲刮走多少肥沃的土地?

“所以,今日黄河两岸之祸端,根源系于树木伐尽,又不尽心栽树,后人子孙可不就是受苦而无乘荫之所?”

元鸻张张嘴,却是找不着话来反驳。他知道,孙念所言,确实有道理。

几人沉默了一会,孙念再说:“记得《孟子·梁惠王上》里的‘寡人之于国也’么?”

元鸻应:“记得。”。而姜维则是想了一下方点头。

“里面提及‘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我想此文深意不难懂,但为政者却无心去行之。特别是斧斤以时入山林,岂不是采伐有度,此地便不是今日惨状?”

“确实。先朝大兴土木,山林被毁不少。而时至今日,则是满目伤痕,实在是采伐过度之责。”

姜维听了这许多,也是明白了,“陛下,既然如此,何不再栽树木?”

“的确。可是,我想,如今黄河两岸,土地都变成黄沙一般,贫瘠干旱,一般的树木如何能生存扎根?别到时空空做事一场,反而劳民伤财。”姜维此话,孙念亦是想过,却深知行之无效。

元鸻倒是想起远在曲阳种地的容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