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零七章 平定扬州(138)

大汉龙骑 皇叔刘司马 2101 字 2024-04-21

如果真要选拔内阁,他敢保证孙邵是很难有机会的,可有他在的话,这种风气势必要改变,扭转一些歪风,都说大汉朝不可保,早就烂到了根子,从上至下烂透了,那么他现在就是在重新栽种重新培育。

这是块沃土,是能够培养循吏的沃土,但是不要忘记,循吏用好了造福一方,可用不好或者他们为了某一目标而不择手段,甚至是舍弃伦理道德,最后却没有成功,反而搞得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的情况也不是没有,比如郅都,所以有些事情是相对的。

而刘澜的态度也一早就表明了,这也是为什么他会重用张昭而不给他实权,给孙邵实权却又不给他职位的原因,而这才是他用人的核心。

我要用这类人,单子春和孙邵就是他手中的快刀,而如何防止这把快刀在伤人的同时伤己,那就必须要有张昭这些人,我让你去做事,那是为了注重实效,是要看到结果,最好的结果,可如果你走偏了,或者与刘澜所希望的结果发生了偏差,那么张昭们的监督就会在关键时刻出现进行制止。

刺史与州牧不同,刺史只有监察之权,而未来的内阁将有刺史的任免权,再加上监察御史等等一系列的监察官吏,可以说他们不仅不会受到打压,反而还多了一份真正属于和适合他们的工作。

监督和纠正的权利,刘澜给予张昭的是什么权利,监督的权利,给予孙邵的是主导实干的执行权利,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做事情,但是却必须受到监督,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限制他们在做事的时候不会出现大的乱子和岔子。

如果单子春能够达到孙邵的能耐,就好像在丹阳土改与新政的时候,能提前看到问题的难度与困难,先去排除难题再去进行改革的话,刘澜自然不会担心,这种人指挥让用他的人放心,因为不会出现什么大乱子。

但单子春毕竟年轻气盛,做任何事不可能像孙邵那样照顾周全,他是看中了一件事,不管有多少难题,我只看最后的结果,而这也是他之前在徐州,因为战火百姓不多所以改革较为顺利,但如果他去了吴郡,他还能这么肆无忌惮的进行改革?

到时候逼急了吴郡的世家,只怕闹出流血甚至是造反的事情都不意外,为了做事不计后果,不怕困难有些时候是好事,可有些时候就会发生问题,不折手段只是一种手段,而且在刘澜看来也是最低级的一种手段,是那种实在没有办法之后才会选择的背叛手段,真正聪明人,想做事敢做事,那一定是像孙邵这样的,能够做到对症下药。

但这世上并不是人人都是孙邵,需要历练更需要成长,而监察御史们就是这类官员的紧箍咒,是保证他们成长的助推器,刘澜当然希望他们能够相辅相成,共同进步,毕竟只有这样,才是对秣陵真正的好。

而他们一直斗,那最后双方都只有得不偿失,对他们都没有任何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