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零五章 平定扬州(136)

大汉龙骑 皇叔刘司马 2114 字 2024-04-21

所以刘澜在秣陵最看重的就是执行与监督,不管是哪个办事的部门都会有监督机构在负责,当然似内卫这种只有监察权利的部门则无需顾虑太多,因为这并非是实权部门,就算他们能做到梦比自己,却又无法做到一手遮天,所以他们并不会有任何的危险,相反真正可怕的是那种职权部门。

比如没有监管之下的州牧,有刺史监管却又无法真正做到限制太守和县令的权利,用一句话那就是权利没有被关在笼子里,太守在地方上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虽然刺史有着监察之权,但终归是无法直接进行处理,如果郡守愿意,刺史真的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当然这样的郡守其实并不多,真正多的是那些官官相护,上下勾结。

但在刘澜这里却无须担忧,因为他的监察机构设置了很多,有明有暗,不能说一定没有问题,但一旦发现问题,那就绝不姑息。

不过战争时期刘澜做这些其实真的有些多余,还不如集全力先平定天下,但刘澜现在则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倒不是说他有这个实力和精力,而是他非常清楚自己现在的实力,并没有夺取天下的绝对实力,刘澜眼下能怎么做,只能修炼内功,而要发展壮大自己,在他看来除了鼓励生育,发展人口之外,其实最该做的就是政清人和。

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壮大自己,做不到这一点也根本就不可能壮大自己,这就是刘澜的态度,而这么多年以来,从矿山到辽东再到徐州和秣陵,一路走下来,刘澜不敢说已经游刃有余,但最少对其中的门道已经门清了。

很多事情怕的是外行领导内行,不是说外行就一定干不成,就好像刘澜不管是在内政还是军事,他从来都承认自己最初就是外行,可你是外行还不善于去倾听,老师想一出是一出,那最终的结构只能是一团乱麻。

所以刘澜这一路走下来,都是以学生的姿态一点点进步最终成为了所谓的内行,而在刘澜身边,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最初都是外行,但现在却都是内行,可问题是这样的外行太少了。

就好像欧冶坚,刘澜最初不也是想着让他当管理,可是最后却发现一时半刻根本就无法胜任,管理的琐事太多了,最后忙到连技术问题都没有时间去处理,最后刘澜只能让他在工曹当了副职,主抓技术,琐事则由工曹去处理,两人谁都不会越界,但刘澜唯独又提出了一条,那就是技术的问题由欧冶坚全权决定,算是对工曹这位门外汉关闭了干预的大门。

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刘澜治下已经不可能像以前那样给任何人太多的机会去提升自己,而越来越多的来之能用型人才成为了刘澜帐下最受用的人才队伍,新手几乎只能到基层锻炼,而无法在重要部门任职,就算任职也是副职甚至是书吏这样的小官职。

而对内卫的改革,则是刘澜治下所有改革的开端,刘澜打算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比如将眼下将将军府内一些与刺史府属官职责相同甚至是重复的官员进行合并,一并归在刺史府,以后的将军府只负责监管,不管是军事上还是内政上。

而军事则由军师府处理,军师府不再是单独于将军府之外的机构,而是属于将军府下级机构,受刘澜直接领导,规划、预算等要向内阁提交计划,用兵时制定作战规划和计划,由刘澜亲自选择将领,可以说刘澜这样做算是一次彻底收回军权的行为,以后部队任何人都不可能插手,哪怕是内阁也无此权利,他们只有监管与惩处之权,而五调动委派之权,但却有限制着军队的财政和粮饷,不管是平时需要的粮饷还是战时需要的物资,内阁不批,他们就只能等,没有半点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