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迁入,再加上当地农田的开发,虽然一年只能生产一茬稻谷小麦,可这却解决了不小的问题,未来刘澜可能不会再投资辽东,但是就算不投资辽东,以往投入在他这边的资金,也会转为内部,比如科技和军用的军械场,甚至是对学校的各种扶持。
所以对未来的开销刘澜不仅不会有任何的减小,相反还会增加,甚至可能会最后发现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
这本来就很正常的,因为对刘澜来说他喜欢把眼前的一切用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所有的科技他都习惯用科技树来形容,因为已他从后世的了解来看,现在的科技往下会衍生出什么或者说更高的科技是什么,他都能够知晓一二,也许会有偏差,但绝对会不会偏离太久,哪怕他不知晓也无所谓,因为这些优秀的工匠和科研人员会用实际行动来告诉他。
所以刘澜虽然不是此中行家,但他只需要了解科技树的进展就知道所有的一切已经发展到哪里,甚至刘澜都有些期待,科技树最终的发展会不会与他那个时代出现一些偏离,出现一些前所未有的新东西。
这绝对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科技的发展从冷兵器进入热兵器是科技树进阶的正确方向,可是有没有一种可能,冷兵器一直进阶下去会出现什么样的惊喜?是前所未见的新兵械,还是一路走到头的无底洞?
这些本来就是探索和创新的惊喜所在,刘澜当然会引导进入热兵器,毕竟刘澜已经从那些道士手中研究的金丹中帮助工匠们获取了不少火药的知识,想要有所突破,并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但刘澜对热兵器的好奇其实并没有冷兵器的多,他真正想看到的还是冷兵器如果发展到头,到底会出现什么样前所未见的新武器,而相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所有的科技都是如此,而这肯定是需要巨额的花费。
那么就一个农业帝国来说,这样的花费根本就不可能支撑太久,而工商业又因为科技的制约不太可能会有超越时代的产品出现,所以刘澜大力扶持工商,甚至是希望从工商业或许更多的税收来源而不只是在去剥削农业。
这肯定是唯一能够支撑刘澜不断发展科技树的唯一办法,如果指望农业,那未来几十几百年都不会看到任何的希望出现,这就是现实,但是他对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他的政策,是真正激活了工商业,蓬勃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更多的创新,未来可期。
只要他不断的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不断的股东工商业,不断的让更多人走进庠序与学校,也许只需要几代人,就会有质的变化,甚至无需几代人,只用一代人就会有质的发展,就好像现在的辽东,几年之前,谁能想到冬日里还能走出家门呢?
难道这不就是刘澜最大的贡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