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一幕让孙召有点自乱阵脚,但是他却明白一个道理,不管是撤退还是逃命,现在的情况对他们太恶劣了,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发生下去,那他们将都会葬送在零陵,所以他必须在彻底进入到危险之前,改变眼下的局面。
纠结部队再次做好准备,这是唯一的办法,只要能够当习九江军这一次的进攻,然后再考虑撤退才会有逃生的希望,要不然全都得葬送再次,孙召别的或许以他的能力确实很难对抗黄忠,可是正面的碰撞,却对主将的军事素养要求的没有那么高,所以他们很快就做好的准备,进行防御。
本来九江军就是精锐,而孙召的的出现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给了九江军足够的保障,所以在此的防御,虽然秣陵军攻势如潮,但是很快他们就碰到了江东军的顽强抵抗,双方厮杀都很惨烈,伤亡更多,战场之上如果低于,死亡的气息弥漫着。
精锐之间的对决,而此刻的杜普和近卫军或许是因为之前的胜利忘记了九江军也是精锐,结果遇到了顽强抵抗,他们可不是什么郡国兵,这一点就好像之前九江军吃亏的情形一样。
但是遇到的困难并不会让他停下脚步,这不是他第一次上战场,但绝对是第一次遇到如此强劲的对手,但是他毫无畏惧,对于他来说,他的能耐应对这样的局面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他也有着十足信心带领近卫军取得最后的胜利。
双方部队都在互相厮杀,到处可以听到哭喊声,杜普纵马一跃,便杀开了江东军一道豁口,立即杀入敌群,在敌人中横冲直撞,一把长枪舞动如风,只一眨眼,就将周边数名江东军尽数挑杀,而他身后的近卫军也不甘示弱,随着他一路继续向前厮杀,势不可挡。
这一幕让他越发兴奋,已经有所收获更有所进展,这让他精神抖擞,借着敌军阵型打乱的一刻,纵马挺枪又朝着下一个敌人杀去,他就像是飘忽不定的幽灵一般,让江东军很难生出抵抗之心,他所到之处,要么是四下逃窜,要么就变成他枪尖下的亡魂,这一刻如果问江东军谁带给他们最多的恐惧,或许早已经不是什么近卫铁骑和龙骑军了,而是他和他身后的近卫步兵。
在孙召的印象中,秣陵军真正乃一对付的部队就只有骑兵,其他诸如步兵他可从没有放在眼里,可是这一刻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为他们马上就要败在秣陵步兵的手里,这让他有点无法接受。
如果是骑兵他败了也就败了,可是败给了秣陵步兵,这无法交代,更关键的是对他的自信心造成了极大的打击,这才是关键,如果孙策知道该作何感想?这可是他一直以来真正握在手中的杀手锏,最初还想着靠这支部队杀刘澜一个措手不及夺回丹阳呢,现在看来还好第三次徐州之战没有参与,要不然,他们可能就都葬身在丹阳了。
但就算侥幸逃脱一劫,可是现在的情形看上去好像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他们的防御越来越薄弱,杀敌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再也无法轻松的拦下秣陵军进攻的步伐,烦到死秣陵军大开杀戒那叫一个畅快淋漓。
而他们要杀一名近卫步兵,几乎要使出浑身解数,这样的战斗几乎是一边倒,完全透支着自己的体力与精力,时间一长必败无疑,所以这样的局面他不确定还能坚持多久,但他清楚再不改变,必死无疑。
孙召疯狂了,带着身边的中军加入战斗,这个时刻或许只有他亲自出阵才能稳住阵脚,要不然他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更好的机会,而随着他的亲临战场,如此讽刺的一幕不仅提升了江东军的士气,更是让他们都红了眼,孙召亲自出马,这简直就是对他们的侮辱,他们是什么,可是江东军啊,跟随着孙坚转战南北的精锐部队,怎么能就这么轻易的摆在秣陵步军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