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府来人向来都是提前派人通知,也便于他这里做些准备,如果他不在府上,也不会扑个空,可袁尚这么不声不响的跑来,这里面着实让他觉得奇怪,难道发生了什么大事不成?
可关键是他现在在冀州的情况,真要有什么事也轮不到他何苦还是袁尚亲自到来,虽然因为与刘澜联络取得了袁绍的信任,但是他现在的地位却大不如前,眼无法与袁绍的五大智囊相提并论,充其量就是个边缘人,很少会被袁绍想到,就算想到,真要是什么好事,也不会轮到他。
就在许攸胡思乱想的时刻,袁尚下了马车,袁绍立即迎了上去施礼,脸上堆满了笑容,那高兴的样子就好像他现在迎接的不是袁尚而是袁绍亲自到来了一样,反倒把袁尚吓了一大跳,急忙还礼。
两人寒暄客气,袁绍没有托大的意思,反而是以晚辈论,更是大谈他与袁绍之间的关系,虽然都是一些尘封旧事,但一些只有他与袁绍知晓的事情当从袁尚口中说出来的一刻,还是让他倍感受用,这说明什么,说明平日里袁绍一定对袁尚谈起过自己,要不然袁尚绝对不可能知晓,本初没有忘记他,他心中有些小激动,宽是故意感言的声音都雨点发颤。
袁尚的情况完全是第三次徐州之战因为袁绍要去平原整军,所以他才算是正式上位,在邺城处理徐州公务,这个情况多少有点像太子监国,也可以视作是袁绍对冀州所偶然乃至天下人的一次摊牌。
如果是直接任命世子,那反对的声音一度极大,但是他这个安排,却让所有人都闭上了嘴,他不把公务交给袁尚,交给谁,难道他到了平原,也要让大将军府派人把每日的公务都护送到平原?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且邺城也需要有那么一个人坐镇,官员好选择,但是代表他的那个人就难选择了,所以最后袁尚被他推向前台,不仅没有遭到任何的反对,反而得到了意志的支持,尤其是他在对待公务的时候更是一丝不苟,不是还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更是让邺城上上下下对他的表现都感到满意。
如果之前大家因为嫡子之争而对袁尚没有多少好感的话,那么随着他被袁绍推向前台并且表现出了一点也不属于袁绍的办事能力后,他在冀州的声望和百姓里的支持度,几乎飞快的增加着。
这些肯定是袁绍最初没有想到的,但同时也是他最初希望看到的结果,他这样安排,不仅是希望袁尚用他的实际表现来获得所有人的肯定甚至是支持吗?如果都这般对他,他依然没有得到任何的支持甚至还因为自己的愚蠢而犯下什么大错,导致民怨沸腾,那他就得考虑先冷藏他一段时间甚至是直接从候选名单内清楚。
不过袁尚并没有让他失望,最像自己的儿子给他一份最满意的答卷,甚至连很多官员都在私下里称赞袁尚,这些人这些话虽然他装作听不到看不到,但他还是借机让人讲这些通过其他渠道让袁尚得知了。
有些人情他能做但没必要做,可袁尚去做,那对他日后的圈子就大不一样了,而这时他这样做的原因,无疑就是让他明白一些他能用谁,又不能用谁,那些嘴里对他骂骂咧咧的人,他自己看着处置。
可袁绍却好像忘记了一点,这些敢直接表明态度者,他们本身就有墙头草的属性,现在袁尚得势,他们如此毫不犹豫的站在他的身后,而明日袁谭假如得势了,他们或许也会毫不犹豫的抛弃袁尚,转投袁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