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荆州军的情况也不是很好,但这支三千人的部队却有不同,乃是他亲自招募并训练出来的部队,不能说精兵,但最少他自己有自信和勇气可以与九江军媲美,甚至除了一些战场的经验,完全不逊色他们丝毫。
可战场之上,实力归实力,实力强并不一定就能战胜弱旅,但一支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部队,却是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他这支没有多少战斗经验的部队,想要直接与九江军战斗,取胜的可能性很低,但是在多次的消耗之后,此刻的九江军可以用疲惫来形容,而对付一支疲军,因为他的精力消耗,所以他的本部给予其最后的致命一击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但是他的想法最后还是没能实现,因为桂阳的青壮们很快就被杀得节节败退,而他急忙调遣之前被他安排在两翼集结的桂阳军来助阵,这才算是彻底改变了岌岌可危的局面,要不然刚才大有可能被九江军直接破阵。
远处的孙策心中对这次机会的错失大感恼火,可越是这样,他就越觉得困惑,因为他一早就猜到了桂阳军这是在磨他部队的锐气呢,可就算看出了他的企图,孙策也只能继续选择进攻,但是这一回,因为是到了搏命的时刻,所以进攻的部队也知晓此间的厉害,
可是当他们冲开阵脚,准备冲入桂阳城的一刻,桂阳军杀出来了,如他所料,这些青壮不仅仅是在磨灭他们的锐气,更像是一直在吸引他们的诱饵,让他们一直围着诱饵转从而不愿轻易离开战场,可是当他下定决心咬饵的一刻才发现咬到的是鱼钩,而这时桂阳军杀出来,那可就是真正的威胁了。
足足有五千多人的桂阳军出现替代了那些已经被杀得心胆俱裂的桂阳青壮,而随着他们的杀出,那如同巨浪一样朝九江军扑面而来,惊涛骇浪般惊人的长江,让孙策脸色瞬间就起了变化,身边的将领乃至亲兵其实都发生了变化,并不只有孙策一人。
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眼下发生的一切意味着什么,他们攻打桂阳城的难度更大了,可这些原本就是明眼人都看得明白的事情,只有他们自己似乎一直在自欺欺人,关键时刻桂阳军又怎么可能作壁上观?
孙策当然不像他的部将那样认为桂阳军不会出手,所以他才会只派出了一半部队进攻,就是防着桂阳军这一手。
不过在经历了最初的紧张与担心之后,孙策很快就发现了桂阳军在之前的追击中大败对士气的打击非常大,虽然他们看起来士气高昂,可一旦交手,就会瞬间崩溃,其战斗力本来要比桂阳的那些临时招募而来的青壮更强,可在战场之上的表现却连那些青壮的三分之一都不如,几乎是一交锋就溃败,那感觉就好像他们之前完全就是在虚张声势,真实的情况却是不堪一击。
败军不如匪,文聘这一刻才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没有一点战斗力不说,居然连青壮们那股狠劲和与敌人拼命的勇气都没有,而他之前还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他们身上,现在看起来他的这个操作简直就是把自己坑了。
局势瞬间变得岌岌可危起来,关键时刻他还能指望谁,几乎是下意识看向了自己的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