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一次亏就绝不会再吃第二回,桂阳军已经在追击的鲁肃损失了三分之一,如果刘澜再跑,多半还会是之前的结果,所以他绝不会答应这样的事情出现,为了不让孙策逃走,他必须要和文聘商议一下计划和部署了,不仅要战胜孙策这么简单,光景是要取下他的项上人头,可这实在是困难,相伴到并不容易。
当然在没有见到文聘之前他可有这样想,但是见到在他的带领下,那群不堪一击的桂阳军却能够将九江军杀退,这就说明文聘还是有些能耐的,所以在没有见到文聘之前,他是绝对不敢再胡言乱语,反而是把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也许下一个奇迹就会发生,不对,文聘的神奇会再度延续。
而就在这时,败退回来的桂阳军纷纷冲阵打算入城,眼看自己组织的防御乱成一团,突然一个声音响起:“所有部队到两翼集结,如有继续冲阵者,不论敌我,杀无赦!”
赵范顺着声音看去,不是文聘又会是谁,之前他早已乱了方寸,眼看自己人就要打起来,关键时刻文聘帮了他大忙,但他并不知道的是九江军已经追了过来,如果赵范当真给这些败军让一条通道出来,那败军能直接进场,九江军也能在追击败军的同时杀入城中,而阵前的守军根本就没那个时间做出应对。
冲锋是主动选择,而防守则是被动的,尤其是这些结阵的守军,他们既然得了秣陵给败军让一条通道,那么让他们再次集结就一定还需要一道秣陵,可是等赵范看到九江军并下达命令,待他们开始集结这个时间一定没有一直在冲锋的九江军快,所以他才会及时让赵范将他们全部拦下,而这时如果还有人来冲阵,那他不是敌军乔装那也是在帮助九江军扰乱军阵,与助敌没有区别,如果他是赵范会毫不犹豫的杀了他们,所以接下来就看赵范自己的选择了,毕竟他不是带兵的将领,杀伐果断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尤其是一些文人,又多是感性的,一旦他们妇人之仁起来,他就算是孙武再世,也无法改变桂阳的战局了。
文聘对赵范没什么里安静,但赵范肯定不会有任何妇人之仁,当听到他喊的话后,赵范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全部执行,并且亲自来到阵前请他继续主持桂阳防务,至于孙策的死活他已经不在乎了。
经过这次追击,他算是看出来了,他的桂阳军防守可能还有挡住九江军的一丝可能,如果主动进攻那就是在找死,既然没那个实力,那就稳稳的守住桂阳城就是了,孙策跑去哪里,他也不管了,反正按照文聘的话就是他没有粮秣,就算离开了也是死路一条,何必再让将士们白白牺牲呢?
当时他不听,生怕被孙策逃走之后把他暗中联合刘表的事情兜出来,现在想想刚才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是吃了迷药一样,别人说什么都不听,一门心思就想着追击孙策,此刻冷静下来,好像还真没那个必要,可一切都晚了,用了上千条生命的牺牲换来了他此刻的明悟,这代价实在是大了点。
但好在他已经醒悟,绝对不会再去犯错此刻亲自将文聘请到身边,让他主持防务,而赵范干脆转身离去,这样做可能兵权会落在他的手里,自己因此而处在危险之中,但同样也有另一种可能,文聘因此不再怪罪他之前的举动,尽心尽力为他守护桂阳,在这两种可能之间,赵范最终选择相信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尽心尽力守桂阳,这不仅是自己的利益所在,也一定是刘表的利益诉求。
毕竟他现在虽然没有明确的表态,但也已经很明示他会倒向刘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桂阳利益不就是刘表自己的利益吗,所以文聘当然会尽心尽力,因为这不仅是为了他,还是为了文聘自己,当然最终则是为了刘表。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赵范当然也就有安心离开的理由,把这里的一切都交给文聘比他留在这里越俎代庖甚至指手画脚的强的多,关键他还有这个习惯,如果指挥好了还则罢了,如果失利了,倒霉的还是他,所以他干脆离开,眼不见心不烦,等最后的结果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