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纪明白了主公真正的深意,和这一切背后的目的,接下来就是他开动脑筋的时刻,但是这件事不仅仅只有他们一方想做就能做成的,还要看袁术的态度,如果他那里不愿意离开或者是有其他的原因,那不管他这里想出什么好主意,都无济于事。
这件事还得提前与袁术取得联系,看看他的想法,听听他的态度,只要他愿意来邺城,那么他们想什么办法,他都会配合,接他来邺城也就容易,可如果他不愿意来邺城,那么就算拿着刀子也带不走他。
很快,在书房中的袁绍便发出了第二道文书,只不过写一封有些不同,乃是写给袁术的家信。
曹军主力整军以后,向寿春而来,一行连着行军五日,眼瞅着就进入了平阿县内,原本想着要继续行军,可是就在部队连日赶路确实非常幸苦,异常疲惫,这个时候,最好还是在城外修整一天,明日再赶路前往寿春最好。
就在部队准备休息的一刻,身边的夏侯惇突然指向远方:“司空,你看。”
曹操抬头看去,只见南方天际黑云滚滚,好像世界末日一般,暗无天日,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黑云正朝着他们这边移动着。
黑云滚滚,意味着什么曹操自然知晓,只是他从未见过如此天光,但可以肯定的一点,这是一场大雨,而且雨势一定不会小,立即传令道:“所有人放弃原地休息,立即启程,进入平阿!”
“传令三军,加速行军,进入平阿修整!”
命令很快被传达,部队以最快的速度理解完毕,并飞快朝着平阿而去,这个时候,其实根本就无需什么太多的催促,士兵们又不傻,这个时候可不是现场,和敌人争时间,而是跟黑云争,跑得快在大雨下来前能进入平阿则能躲过一场暴雨,而跑不过黑云,那肯定就被雨截下,最后被淋成什么样,那就不知道喽。
是避雨还是淋雨,曹军上下都知道该如何选择,所以也就没有什么人去在意他们到底是卖力行军还是偷懒。
不用他下令,五千骑兵纷纷抽打战马,奋力疾奔,在茫茫无边的大漠戈壁上,这支五千人的骑兵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无比渺小,在他们二十几里外,天色漆黑如墨,一场撼天动地的沙尘暴正向他们扑来。
以前都说夏侯渊的部队行军速度快,今天才知道,哪有什么快慢之分,速度都一样,只不过看谁去卖命罢了,这一点夏侯渊更为看重所以他能够指挥部队飞快行军。
可今天,三军上下几乎个个都是夏侯渊部的速度,没有一个是慢的,原本还有两三里的路程按理说以他们这个规模,不走几个时辰,根本别想抵达平阿,可今日他们连一个时辰都没用,就全抵达了。
动力十足,部队开始进入城内避雨,而营房一切刚分配完毕不久,一场如豆子一样的大雨便落了下来。
电闪雷鸣,一瞬间四周便变得漆黑一片,这样的大暴雨曹操已经很多年没有遇到了,在议事厅门前看着屋外。
“这么急的骤雨,来的快,去的也快,待会回去都好生休息一夜,我们明天继续赶路。”曹操对诸将说道。
“诺。”众人应诺一声,他们已经连着赶路两天一夜了找你消灭张勋之后,便连夜赶路返回寿春,以免夜长梦多,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事实证明曹操多虑了,可是他们还是没有躲过连日的行军,还好有这场春雨,真的是帮了大忙了,今天终于能够好生休息一晚了。
众人跟着曹操一起欣赏着春雨,而心里却是各自想着各自的事情,虽然他们现在做的是一样的事情,可是心中每个人所思所想却都不同,就好像曹操,他现在所想的就是想要尽快抵达寿春。
曹操夺取河内郡虽然袁绍表面看上去平平淡淡,好像无所谓,可在他内心他将曹操这一举动当做了彻底决裂的挑衅,而在另一个时空中,这件事几乎可以视作官渡之战的导火索,但现在,袁绍却只能忍耐。
这一次曹操的挑衅远比太尉那一次更刺激他,他恨不得立即就出兵剿灭曹操敢动河内,这完全就是当着全天下人扇了自己一耳光,奇耻大辱,袁绍如何能忍?
忍不了,但必须忍,要等寿春一战结束,更要做好与曹操最终决战的准备,这一次要一鼓作气,彻底解决曹操,而以他现在的实力,军需粮草必须筹备妥当,不打无准备之仗。
可就是这样,在内部都会出现反对的声音,尤其是田丰老儿,关于攻打曹操,他的那套说辞袁绍已经听的太多了,老调常谈。
虽然他逐渐蚕食的想法可以确保万无一失,但袁绍等不及也等不了,如果是他独自面对刘澜,或许袁绍会忍,采取这样的方式,可是对曹操也选择如此保守的方式,意义何在呢?
刘澜徐州一败,已经没有与他们正面抗衡的能力,现在就剩下个曹操,实力相差又是如此悬殊,那么是一鼓作气更好还是保守点更好?
袁绍如果再年轻个几十岁,那他一定选择保守,但是现在他已经等不及了,他要给儿子留下的可不是半壁江山,而是整个天下,如今只要击败了曹操,趁势在拿下刘澜,这个天下就是他的,再也没有能够与他抗衡的势力。
所以这是他急于求成的原因所在,而且他现在的实力实在想不到曹操凭什么能够战胜他。
和几位谋主经过多次的推演,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曹操必败,哪怕刘澜出兵,也没用,只是让他击败曹操的时间推后,但结果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
现在,一切都已经开始准备,他希望最快能在明年可以出兵,这个速度,已经是相当晚了,如果按照他的设想,入秋之后就可以出兵,但因为袁术的原因,只能推后。
袁绍心中暗暗叹息一声,他这个弟弟,愚蠢无比,如果没有称帝,那么接下来他们彻底消灭了刘澜,下一步就是曹操,一切将变得无比简单,可是他却把局势搅和成了一锅粥。
他听到有人说过这或许是袁术想乱中取利,浑水摸鱼,可最后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说他愚蠢,袁绍都觉得是抬举他了。
不仅没有让自己有发展的时间,反而成了所有人的眼中钉,哪里还有什么未来可言,简直就是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挥退了袁尚,袁绍自己一个人在书房门,有时候想想他当天子,真的是很可笑,他就这么迷恋那个位置,一天都不愿等?
或许真像并没有像他想的这样,但有一点是他肯定没有为长远考虑,或许他已经清楚他这个实力,已经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可能,自暴自弃才最终称帝,就算败了,他也是放过几天天子的,是坐上了那个位子的人。
这是虚荣心作祟?不是为了像世人证明什么,而且对自己的一次挑衅,他坐上过天子的宝座,而你袁绍呢?
难道就只敢废立?
然而在他心里,一直瞧不起甚至看不上的庶子现在却变成了他唯一的救命稻草,或许这是他称帝之前所没想到的吧。
还把一家老小都送到了邺城,如果他的儿子们争斗是让他做出救袁术的决定,那么看到他们一家老小风尘仆仆得赶到邺城的一个,袁绍看到他们的样子时,是真的令人心酸,也更让他坚定救下兄弟的想法,哪怕只是让他安度晚年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