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徐州之战(91)

大汉龙骑 皇叔刘司马 2133 字 2024-04-21

这个平衡他做不到,那么结果就是文人集团矛盾重重,武将集团统一矛盾重重,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其实是他现在最大的困境,要想改变,先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可是这就好像一部已经行驶了几百年的巨轮,让他一直按照原有的速度向前没有问题,可想让他停下来,却很困难。

袁绍没这个本事,也没这个能耐,而与袁绍有着相同情况的曹操,同样也没这个本事,但他却又这个能耐,他用唯才是举来打破了传统格局,但最后曹丕又让这样这样的格局回归传统。

不得不说,像刘备这样的人最后能出来,真的是一大幸运,没有势力只能这里骗一骗那里骗一骗,最后还真就成功了,但这样的情况在这个时代毕竟是异类,可又充分揭示了一个真理,用友者霸。

袁绍只气氛麴义,说他不懂得感恩,不急着自己知遇之恩,可他从来没有把他当初不可获取的嫡系将领,更没有像刘澜那样把帐下所有将领当做知己朋友,麴义心中不愤情理之中。

哪怕袁绍能稍微对他能如其他人那样,不求一视同仁,也不会是现在这个局面,甚至,袁绍在知晓两人出现问题之后,把颜良或者麴义其中一人调离,也不会出现后来的情况,这一切都是他这一手制衡搞的鬼,可他偏生忘记了,这制衡用在文人头上有效果,大军都是软刀子杀人,表面笑嘻嘻,背后捅刀子。

可是武人就没那么多花花肠子了,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会拐弯抹角,最后矛盾不可调和。

所以袁绍在将文丑和高览招来之后,就当着沮授的面,把该交代的都交代一番,这些叮嘱让二人莫名其妙,最上虽然说着不会让袁绍失望,可这种话,就如同场面话一样,就如同袁绍每次议事的时候问他们听明白了没有,不管是听明白的还是没听明白的都会说听明白了一样。

但矛盾,并不是说直接就会出现的,就好像麴义和颜良,最初也没有矛盾,可是在一起共事之后,在某件事情上自然就会出现分歧,时间久了,分歧越来越多,最初也许还能忍忍,可最后到了忍不了的时候,那么矛盾自然就加深了,最后不可调和。

如今的冀州主力部队正在平原郡集结休整,两人得到任命后直接就启程去了平原。

平原土地肥沃,靠近黄河灌溉也充足,虽然紧邻着冀州,却属于青州,只不过被袁绍所占据着,每年平原的税赋收取可一点都不必冀州各郡少,在这个时代,能与冀州一郡相提并论的郡县可不多,可知平原郡的富庶程度。

不过这情形在几年之前可不是,那时候平原因为黄巾之乱变得十分荒芜,正是他们到来才开始恢复。

而且袁绍对于民生的重视程度有时候会让人发指,如果不是看到一道道关羽袁绍的内卫概述,刘澜显然在心目中依然把他当做演义里那个干什么都不行的废物,但现在他才明白,袁绍也许在某些方面比如军事上没有多少过人天赋,但是在民生上,确实算得上这个时代的佼佼者了。

兴修水利,开垦阡陌,对百姓能歼灭苛捐杂税,在冀州的威望是极高的,如果这人生在盛世,又或者他是第二代的君王,那么他一定能名留青史,只可惜这是乱世,他现在的努力,最终只会变成日后曹操看到冀州户籍时的仰天长笑。

为曹操做了嫁衣,这也许是袁绍临死最后悔的一件事了,毕竟被曾经的马仔取代,没有谁能好受。而袁绍就更不会好受了,他又太多机会解决曹操这样的后患,包括张邈因他而反之时就应该解决所有麻烦。

可惜他还是妇人之仁了,最后便宜了曹操,让他坐稳了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