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道了武烈身死之后,便开始在巴国君的耳边灌起了耳边风,想要扶持自己的堂兄上位。
那巴国君何等精明之人,如何看不出她此时的想法。但巴国君却是并未曾有呵斥他的意思,反倒是揪着胡子嘀咕了起来。
“兰亭芝么?倒是一个有几分本领的少年。只是这......”
虽然兰夫人极力吹捧兰亭芝,但巴国君却是非常的清楚,这一位兰亭芝根本就不是大将军的对手。
唯一能够让他成为制肘李易的方式只有一个,那便是得到他巴国君的大力扶持。
“罢了,既然是爱妃的堂兄,寡人自然是信得过的,明日便命人传召上殿,寡人再亲自考校考校于他。”
兰夫人当即大喜,而后径直使出了浑身解数来服侍巴国君,却是让他有了一种‘此间乐,不思蜀’的错觉。(这里的不思蜀,是指不思考关于蜀国之事的意思,不要套历史典故哈,不然翻脸)
李道宗的马车来到了罗国的五里之地,却是突然见到了一队候在五里亭中的人马。
为首之人乃是罗国君熊逢,许多时日不见,熊逢的面容消瘦了不少,嘴角竟然也生出了细细的胡茬,已不再如同少年,转而变得愈发的成熟稳重了起来。
再见到了李道宗之后,熊逢未曾等李道宗下马,却是抬手恭恭敬敬向着李道宗一拜道:“先生大功告成,熊逢为先生贺。”
有些事情不能够宣之于口,但熊逢却是非常清楚的记得李道宗离开之时与自己所说的话。
蜀罗两国之间联盟的长久与否,来源于二人之间共同敌人的巴国能够坚持多久。
若是李道宗大败巴国,却不曾让蜀国付出代价的话,那么蜀国将会有吞并巴国的可能,罗国不论是从道义还是从各个方面都没有阻拦这一切发生的可能。
但若是蜀国不曾赢得这一场战争,那么巴国便会继续逼迫蜀国,蜀国这位盟友势弱,罗国自然也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李道宗在为蜀国谋划击败巴国前线三十万精锐之时,同时也制定葬送蜀国四城守军的谋划。
而这谋划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便是需要巴国拥有一个同样充满智慧的军事人才。
无巧不成书的是,巴国的大将军李易,便是彻底完成李道宗谋划最后一环的绝佳人选。
无形之中,李道宗与李易之间,竟然联手了一把!
“忠君之臣,担君之忧。道宗既为国君之臣子,定然要全力以赴,方才不负国君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