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天竺局势

大唐南皇 赵奔三 2188 字 2024-04-21

只见李泰吃力的托着一个书箱,来到李世民近前:“启禀父皇,贞观十二年,父皇授命儿臣编纂《括地志》一书,经孩儿几及属下五年苦修,终于于贞观十六年尾成书,《括地志》有正文550卷,另有序略5卷,共计五百五十五卷,收录大唐三百六十州一切情况于一书之中,今特献于父皇,恭祝父皇天地同寿,大唐江山万世永传。”

“哈哈哈……好,好青雀,果然没有让父皇失望,太好了,哈哈哈……”李世民果然大喜,情不自禁的从座位上站起,来到李泰跟前,打开书箱,拿起了一本,越看越是喜欢:“真是朕的好儿子,有了这《括地志》,朕对大唐情况一览无余……此书完全有资格列入皇家图书馆之中。”

“儿臣多谢父皇。”李泰大喜,皇家图书馆可不是别的地方,那里几乎收录了天下所有经典,但是这些经典都是古人所著,而在当代之中,能在生前将书籍列入皇家图书馆的,据李泰所知,总共也不过一手之数,它们的作者要么便是当世文豪,要么就是一代大儒,寻常人只有死了,留下的著作才有被列入其中的可能性。

如今李泰的《括地志》竟然也被列入了皇家图书馆,光凭着这一点,他就足以名垂青史了。

“嗯,下去吧。”

“是。”

李泰之后,就是李祐,作为历史上李世民最不喜欢的两个儿子之一,李祐在这个时空的表现倒是不错——当然,他的性格依旧是很混蛋,但或许是受了李贞的忽悠,认为欺负老百姓不算什么本事,只有欺负那些有背景的,才能彰显自己的能耐。

于是这些年间,长安城的安歇纨绔们可就遭了大霉,面对背景无比强悍的李祐,这些纨绔们完全不能拿他如何,只能任由他欺负,有的甚至受不了李泰的欺辱,干脆离开了京城的也有不少。

“父皇大寿,儿臣喜不自胜,走遍天下,最终为父皇寻来商朝编钟一套,为父皇贺。”

李祐的礼物也很不错,是一套从商朝时期流传下来的编钟。

第九十七章诸皇子献礼

苏氏代表李承乾下去了,因为楚王李宽早夭,所以在李承乾之后,接下来就是李恪了。

只见李恪笑着站出来,挥挥手,几个内侍便抬着一个巨大的竹子屏风走了进来。

李恪扶着屏风跪地道:“父皇大寿,儿臣喜不自胜,在府库之中精挑细选,却是感想金银财宝太过俗气,玉石文玩又太老套,古典书籍,恐怕别的兄妹也有敬献,若是不幸撞车,未免太过尴尬。所幸儿臣得了前隋文帝的遗宝,《旭日初升,江山万里》竹雕屏风一具,还算风格别致,特献于父皇,恭祝父皇江山永固,日月同寿……”

“……”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像看傻子一样的看着李恪——你莫不是石乐志了吧?

谁都知道大唐的江山是从隋朝手中抢过来的,你偏偏在皇帝大寿上,拿出了一件前隋遗宝,你什么意思?

或许这个遗宝很贵重,但只要是沾上了前隋这两个字,皇帝恐怕都不会喜欢的吧?

你确定你是来给他贺寿,而不是来添堵的吗?

李世民见状,眉头也是一皱,心心中有些不喜,心道这孩子真是不会挑礼物,居然挑了这么个晦气的东西给我送了来。还有杨妃,孩子不懂事,你还不懂事吗?这不存心找我的晦气的吗?

李世民根本想都不用想,这东西既然是前隋遗物,那最大的可能就是从杨氏手中得来的,而且很可能是立刻亲自要的,因为杨妃从小生活在皇宫之中,见惯了宫廷斗争,宫斗经验十分吩咐,她不可能想不到这里面的忌讳的。

而且,李恪性格很类似李世民,以李恪稳重的性格,如果不是他故意的,他也绝对不会拿一个前隋的东西,在这么大的场合献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