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好吧,属下试试。”向玄生想想,魏征没道理坑害自己,反正就算被秋后算账,自己也完全可以推给魏征,一咬牙,便答应了下来。
“放心吧,我不会害你的,你下去安排吧,我去见一下皇上。”虽然自己对报社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但有些事情还是需要知会皇帝一声的,而且这件事也的确需要皇帝的支持。
皇宫之中。
“皇上,御史大夫魏大人求见。”
“好啊,朕还没有找他,他倒是找上门来了。”李世民正在发火,原因就是假报纸上的内容,此时闻听魏征求见,更是气的咬牙切齿,我儿子都快被人污蔑成反贼了,而搞成这一切的最根本原因,正是你魏征的报社检查不严造成的,现在你竟然还有脸来见我?
“让他滚进来。”
“是。”
魏征一进来,就是一个三跪九叩大礼:“臣魏征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闻言冷笑:“万岁?别说万岁了,照你这法子,朕不出三年五载都要被你气死了。”
“臣有罪。”
“少说那些废话。”李世民断喝道:“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一份假报纸?”
“皇上,这是好事啊。”魏征忽然抬起头道:“这说明幕后之人已经坐不住了,只需要我们再撩拨一番,说不定就能将他们钓出来了。”
“你的意思是……”李世民眼睛一亮。
“臣的打算是这样的……”魏征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李世民听完,满意的点点头:“不错,就按照玄成你的办法去做吧。这一次就算没有将对方钓出来,我们也能确保贞儿的安全,更能挽回报社的信誉,如此,我们先天便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是……”
有了李世民的首肯,魏征的动作很快。
“号外号外,越王李贞不孝,已经起兵造反,皇上大怒。”
“号外号外,越王李贞宣布讨伐皇帝诏檄全文。”
“号外号外,越王李贞已经开始攻打江南道。”
“号外号外,越王李贞起兵,岭南百姓欢呼景从。”
“……”
一时间,整个长安城都被报童们稚嫩的卖报声充斥,民间的反应更加激烈。
“什么?越王真的谋反了?我还以为《大唐日报》上说的是假的呢。”
“开什么玩笑?那可是《大唐日报》,什么时候说过假话?”
“狼子野心,狼子野心啊。我说什么来着,皇上根本就不能给李贞那奸贼这么多的信任。”
“大家不要妄自猜测,越王也算是一代贤王了,他既然造反,自然是有他的理由的。”
“你这是在为越王辩解吗?”
“……”
长安城中,因为李贞谋反之事,吵得是沸沸扬扬,但作为幕后主使,却是一脸懵逼……
第十九章谣言迭起;以谣止谣(二合一)
今天,长孙冲就是来向李元昌汇报情报,汇报完毕后,有些担忧道:“一旦旨意下达,李贞就等于是得到了南洋,整个天下除了皇帝之外,已经没有人能够制住他了,我们现在怎么办?”
李元昌发怒过后,整个人冷静了许多,闻言安慰道:“你别急,我这就去向上头汇报,回去后不要露出马脚,继续收集情报,时刻关注朝中的情况,一旦有变,立刻向我汇报。”
“是,我这就回去。”
“……”
且不提长孙冲回去后如何和长孙无忌周旋,李元昌在送走长孙冲之后,迅速来到密室之中。
这个密室十分简单,除了一套桌椅以及一个铜碗状的装饰之外,什么也没有。
李元昌来到密室,拿起铜碗在墙上扣了三下,迅速将铜碗放在耳朵上,只见铜碗底部系着一根金线,也不知通向哪里——这铜碗竟然是一个土电话。
很快,铜碗中很快传出一阵不知道男女的声音:“有什么事情吗?”
李元昌的面容迅速变得恭敬:“属下见过特使,属下今日前来是有要事禀报,今天大朝会上……情况就是这样,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这件事我们已经知道了,不过你能及时汇报自己得到的情报,这很好。”不男不女的声音道:“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你管了,只需要时刻关注朝堂就可以了,我们自有安排。”
“是,属下告退。”挂掉土电话,李元昌眼中闪过一丝阴狠:“李贞,我看你这一次怎么死?”
第二日,长安城街上,大唐皇家书店中。
“老刘头,老规矩,日报、晨报、科技报、商报……一样给我来一份,快点,客人们都等着呢。”一个伙计打扮的人冲着书店掌柜的说道,看他语气随意,动作随意,可见双方是熟人。
“给你。”老刘头随手递过来早就准备好的一沓报纸,就继续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谢了,账钱先欠着,等月末再结。”
“知道了,快去吧。”
伙计拿着一沓报纸回到了自己的酒楼中,交给掌柜的,掌柜的则立刻拿着报纸交给了已经候在旁边的一个书生打扮的中年:“郑先生,有劳了。”
“嗯。”郑先生结果报纸来到前堂,这里已经有不少客人正在喝早茶,同时焦急的等待着今天的新闻。
自从报纸被普及开来之后,民间迅速便接受了这种新奇而有效的新闻传播方式,而且因为这报纸是官方办理的,可信度很高,再加上有不少人都从报纸上得到了不少的好处,更掀起了读报纸的热潮,因此每一期的报纸都大受欢迎。
只是报纸虽然受欢迎,但奈何大唐识字率太低,很多人尽管很想看报纸,但是碍于不识字,也只能作罢。
不过百姓们的智慧是无穷的,在某一家酒楼开办了读报纸给食客听的活动,顿时客如云集,整个酒楼几乎被撑爆之后,读报纸的方法瞬间便被所有酒楼效仿,一时间生意大增,甚至还在无意中开创了早餐文化——要知道大唐这时候都是两餐制的,三餐制并不流行。但为了第一时间了解报纸,有不少客人在大早上就来到了酒楼之中,而到了酒楼,不吃东西怎么行?久而久之,早餐便出现了……
一边吃早餐,一边通过报纸了解国家大事,如今大唐百姓的生活可是十分惬意的。
读报人一般是由说书先生担任,而这个郑先生就是这家酒楼的说书先生。
“郑先生来了。”
“郑先生好。”
“大家别吵,快听报纸吧。”
“……”
随着郑先生的出现,原本乱糟糟的酒楼顿时恢复了秩序,只有偶尔响起的打招呼声,这一把都是熟客所为。
“大家肃静,今天先读《大唐日报》。”装模作样了一番之后,郑先生首先拿出了《大唐日报》开始诵读起来。
刚开始倒也没什么,都时候的是朝中的奇闻异事,所有人斗津津有味的听着,郑先生也平静的朗读着,只哟偶尔读到高潮部分额时候,才会有喝彩声响起。
但等郑先生看完正面,看到反面的时候,面色忽然大变,额头顿时布满冷汗,只见标题赫然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