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这样东西,越南遍地皆是,椰壳盔的制作成本最低,数量因而最大,而其防护效果,不论是防撞击还是防晒,都不在木髓盔之下,较之木髓盔,还更加的轻便,因此,非但士兵们喜欢,不少军官,若木髓盔、椰壳盔只能二择其一的话,也宁肯选择后者。
姜德就是如此目下,他拿在手中做扇子用的,就是一个椰壳盔。
姜德一边“扇扇子”,一边在心里说:我晓得有人对我有份“督办桂、越军务”不满,可是,这个钦差大人,换了“有人”来做,嘿嘿,别的不说,就说越南这个天气,受不受得了啊?
“有人”是极其讲究仪表的,断不肯像自己现在这样,“扇扇子”、解扣子,而越南还根本没到真正热的时候,“有人”打小儿长在北方,来越南,万一热过了头儿,中了暑,可咋办涅?
就在这时,指挥所外,马蹄声由远而近,疾驰而至。
骑手跳下马来,身上的蓝军装已经被汗水湿透了;马儿口鼻呼哧呼哧的喷着大气,也是浑身上下,汗水淋漓,四条马腿上的泥点,已经被汗水泡成了泥浆。
来者是负责新河一带的敌情的侦察兵,他报告了这样一个消息:
法军正在嘉林渡口搭建浮桥。
姜德目光不由微微一跳,“嘉林?”
前文说过,嘉林在北宁西南偏南方向,法军如果在嘉林渡河,那么,其陆路主攻方向,就是慈山,而不是姜德原先判断的桂阳。
慈山在北宁正南,桂阳在北宁东南,如果法陆路主攻方向是桂阳的话,应该在左河渡过新河左河位于北宁东南。
难道我所料不确?
姜德沉吟片刻,转向自己的高级作战参谋,“元方,你怎么看?”
轩军在军团一级设参谋长,级别为副师级;军团之下,师一级暂时不设参谋长,只设“高级作战参谋”,级别为副团级;团一级设“作战参谋”,级别为副营级。
师部“高级作战参谋”之外、团部“作战参谋”之外,还设普通参谋,级别在前二者之下。
哦,对了,施罗德的级别,已经提为正师级,此曰“高配”。
第四师的高级作战参谋姓吴,大号一个矩字,字元方。
揽山,北圻前线指挥部。更新最快
姜德完成了整个北宁战役的部署之后,将自己的“北圻前线指挥部”,搬出了北宁城,搬到了揽山就是说,同战役预备队待在一起。
原因有三:
第一,姜德既是北圻前线的总指挥,也是北宁战役的总指挥,“北圻前线指挥部”和“北宁战役指挥部”是二而为一的,指挥部搬到揽山,距扶朗、桂阳、慈山前线更近,军情传递,所费时间更短,则做出反应、调整部署,就更加迅捷了。
第二,向全军清晰传达“守城必守野,守野即守城”的概念。
第三,同时,主帅离开坚城,靠拢前线,对于士气,也是一个重大的鼓舞。
当然,如此一来,指挥部距涌球和金英的距离就远了。
不过,在扶朗失守之前,涌球不会成为“前线”;而金英,经已确定,在这场战役中,没有成为“前线”的可能了。
情报显示,法军投入北宁战役的兵力,除炮兵之外,一共四个基干步兵团第三十五团、第四十七团、第五十一团、第五十九团,也就是说,法国人将整个“远东第一军第一师”都投入了北宁战役,而将混合步兵团和混合骑兵团留在了升龙。
其中,第三十五团、第五十九团走水路;第四十七团、第五十一团走陆路刚刚好一分为二,“水陆并进”。
走陆路的第四十七团、第五十一团渡过红河之后,没有北上,而是沿新河南岸一路东进。
北宁在升龙东北,金英在北宁正西,于升龙,算是“东北偏北”,如果法军欲因金英而攻北宁即由西而东进攻北宁,必须折而北上。
“脑残”的局面,并没有出现。
这是意料中事;令姜德略感意外的是,法国人为什么将混合步兵团留在了升龙?
将混合骑兵团留在升龙,是可以理解的,北宁的地理,“两河相夹”兼“三江交汇”,水网纵横,现在虽然还没有正式进入雨季,但部分道路已经开始变得泥泞,并不合适大规模骑兵驰骋。
当然,进入雨季之后,更加不适合“大规模骑兵驰骋”。
也不晓得,法国人为什么会派了整整一个骑兵团过越南来?
好吧,不说什么混合骑兵团了,说回他的混合步兵团。
这个混合步兵团,什么“祖阿夫营”、“猎兵营”、“土尔科营”、“外籍兵团营”……不都是很厉害、很能打的吗?仅仅拿来看家护院?不有些……浪费材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