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七章:夺地容易守地难

大唐第一少 UMR 2157 字 2024-04-21

整个熊津,高句丽,是玄世璟带着兵过去灭了的,对于三韩半岛上的三个国家,玄世璟打从心里对他们印象就不佳,他亲自灭了高句丽,倒是舒坦了不少,百济被苏定方灭了,新罗被程处默和李恪给灭了,大唐好不容易平了东北方向的祸患,拿下了三韩半岛,扩张了大唐版图,若是因为朝臣之间的猜忌,坏了熊津的大事儿,都对不起那些埋骨在熊津的将士的英灵。

“多谢玄公。”薛仁贵拱手应声道。

玄世璟看着满脸疲惫的薛仁贵,也是无奈叹息一声,原本五大三粗的军营汉子,坐在了那个位置上之后,倒是清减了不少,不知道再这么几年下去,薛仁贵是否还有当年初见时候的神勇了。

“好了,看你一脸的疲惫,看样子是累得不轻,少想些有的没的,赶紧回去休息吧。”玄世璟说道:“等休息够了再说,反正离着你离开长安,还得有一段日子呢,不怕没有坐在一起吃饭的机会。”

薛仁贵点了点头,他从长安城到东山县庄子上来,的确有些疲倦了,最主要的是头天的时候,跟长安城里的几个人吃饭喝酒,忙活着应酬才导致如此。

薛仁贵也不愿意过多去参加这样的应酬,只是朝中这么多人都琢磨着他,薛仁贵心里头摸不准啊,就想在长安多接触一些人,至少能旁敲侧击或者是直接询问一二。

到时候要是真有什么事儿,能有人站出来帮着说说话是再好不过了。

所以在官场上混,人脉还是很重要的。

这样的话,显然就长安城的一个工学院是推动不起来的,需要整个大唐的工匠们,都能有这样的意识才行啊,可是老思想根深蒂固,想要一下子推开来,谈何容易,也好在这些年工学院做的足够好。

“大唐在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往前走,这这条路上,最不能少了的,就是像薛将军你这样的人才。”玄世璟说道:“外人虽然都看你在熊津,大权在握,要兵权有兵权,但是寻常人,谁能想到在熊津守着的苦啊。”

玄世璟对薛仁贵这般理解,可是把薛仁贵给感动的不行。

是啊,他在熊津吃的苦,谁看见了?

当初熊津苦寒之地,高句丽还没灭呢,薛仁贵领着兵,带着百姓,在高句丽眼皮子底下发展,虽然有水师在一边儿看着,出不了的什么大事儿,可是每走一步,那都是战战兢兢,好不容喘口气儿了,大唐跟高句丽又打起来了,那边还搭上一个百济,让大唐更是要全力以赴的应对。

全力以赴了,就要投进去更多的人,消耗更多的粮草,战线拉的这么长,跑到人家家门口去打仗,粮草的供应出不得一点儿差错,怎么办?还是薛仁贵在熊津都护府,稳定后方,这才支持着玄世璟把高句丽给灭了。

高句丽没了,百济也没了,战后的熊津都护府留下了一片焦土,而后便是薛仁贵继续在熊津收拾烂摊子,原本几年之间做的努力,打开的局面,一仗全都给打回去了,毕竟是大唐新拿下来的地方,头年的收成谁都保证不了,所以熊津这边的税款也甭指望,于是薛仁贵就在那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眼见走得差不多了,战争又来了,原本治理的安安稳稳的熊津都护府,却是被高句丽和百济的余孽给祸害了,还联合了新罗和倭国,在熊津的地盘闹事。

内有高句丽和百济的余孽,外有新罗虎视眈眈,虽说朝廷派遣了大军过来,但是薛仁贵也是丝毫不敢懈怠,仗,他要领着打,朝廷的军队的后方,他也要给安稳着,朝廷的军队在新罗拿下来的城池,还是需要他派遣人手去接管,稳住,不能出乱子,一座城池,打下来容易,但是要守住,变成自己的,难,就如同薛仁贵花费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坐镇熊津,将熊津变成大唐的一样,耗时耗力。

但是现在呢,在朝中的一些大臣眼中,薛仁贵是出力不讨好,所以薛仁贵回了长安之后,在长安待了几天,空闲出来了,就找过来找玄世璟了。

他能够找人诉苦,这个人就只能是玄世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