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53 知行之争

三国悍刀行 半山先生 2188 字 2024-04-21

说到这里,许攸促狭的看了一眼判官,当初在稷下学宫他和周瑜有过一场意气之争,结局是平分秋色,可在大多数稷下学子心中却是周瑜胜了。

这一局弈棋理所当然的又是以平局收场,沮授揉了揉发涨的脑袋,闭目养神道:“朝廷那方的真正主事人是徐庶吧。”

判官与周瑜有一场意气之争,沮授当年和徐庶同样有一场知行之争,两人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断章取义,各自推崇。

徐庶的品性在整个稷下学宫乃至整个天下都是没的说,但有些人天生不对付,只见一面就相互厌烦,沮授和徐庶就是一对两看相厌的文人,沮授反倒是把大多数稷下学子厌恶的戏志才引为知己,敬佩戏志才看完半座书山的博览群书。

沮授快马加鞭的赶来西壁垒,赏玩灵璧巨石只是一个添头罢了,真正的目的是要与徐庶来场一决雌雄的大战。

当年你不是从边塞荒漠走到南海之滨,又从商贾如云的敦煌城走到渔盐富庶的齐鲁大地,身体力行的证明行万里路的可行性。

汲县一战的大捷天下人看在眼里,当初那些嘲讽你是因为没钱买不起书卷的世家望族子弟,心态潜移默化的产生了一些改变,慢慢也接受了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的知行之争。

沮授掏出一截蜀锦,套在手上以后这才把玩那块高士姿态的灵璧石,闲暇对坐,一块山石,袅袅侧畔,轻声道:“我来屠龙。”

高士灵璧石虽然只有一拳之下,握在名士沮授的掌心,尽藏了千岩之秀。

恍惚间,在场未来注定站在下一个波澜壮阔大年风口浪尖的名士豪杰们,似乎见到了‘试观烟云三山外,都在灵峰一掌中’的煌煌气象。

芒种时节,荥阳一处山水萦绕轩榭成林的簪缨府邸内,一块气韵苍古似江浪层层又如大雪叠叠的仙翁灵璧石旁,两人对弈。

人无癖,则无趣。

周瑜爱酿桃,徐庶爱谱泉,同为稷下名士的沮授嗜好清玩奇石,灵璧石在战国年间便被诸侯贵族当做贡品,摆放在宫廷内,还取了一个别致的雅号浮磬。

大者可以放在高门朱户的庭院内,立足为山,峰峦洞壑,如同亲临华岳泰山。

中者可作小丘蹬道,河溪步石,如在广陵江畔悠哉赏景。

小者可供在厅堂案头,摆放在笔墨纸砚之间,用作案头清供,肖形状物,妙趣横生。

沮授手里的那块美人灵璧石,是一块体态夭矫的袖珍灵璧石,听说荥阳某位高门朱户庭院内摆放了一块大约数丈的稀世珍品,立即策马扬鞭的赶到这处府邸,赏玩充满了琴韵画意的灵璧巨石。

跪坐在沮授对面的早先是刘晔,不过这位稷下大才是个出了名的臭棋篓子,却又觉的自己是棋绝山子道那般当食不食全局破的棋坛圣手,非得要和曾与郭嘉、荀彧、周瑜等人做过一场名震天下稷下十局的沮授腥风血雨厮杀一场。

结果嘛不言而喻,这位臭棋篓子不到五十子便被杀的丢盔卸甲,他还不服气的要来个三局两胜才肯罢休,之后又来了个五局三胜,七局四胜。

以沮授在熹平之春大才中数一数二的手筋棋力,十局一胜也赢不了,只能吹胡子瞪眼的退位让贤。

堂堂正正厮杀的难解难分的那人,正是曾经有过一场势均力敌较量的判官,黄巾起义过后才开始声名鹊起的两人,庙堂上对于这两人面生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