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7章 突发病情(为自爱0668堂主加更)

剩下的就该她来想办法了。

如果是前世的何琴,肯定没有任何的办法,因为她只是一个小演员而已。

所以其实她的父亲就在这一次的病情之中,没有挺过去,遗憾的去世了的。

但这一世的何琴可不同,她不但已经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演员了,而且还有两个极大的靠山可以依靠。

第一个是魏小范,魏小范的媳妇李丹敏就是江南昆剧团的,是何琴的师姐,她们的关系非常好。

这样严重的事情,找神通广大的魏小范帮忙,肯定是没有问题。

但意外在于,魏小范带着李丹敏和家人们一起,正好去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旅游,现在不在国内。

魏小范又没有手机,连他们住在哪里,何琴都不知道。

所以何琴直接把电话打到了她最信赖的男人那里。

幸好这部电话是开通了香江的专线,以便王福林和麒麟卫视那边进行一些讨论的,否则她想找殷俊都没有办法。

“俊哥……”电话接通,那边温和的男人声音传来时,何琴忽然间就想哭,“我爸爸……我爸爸……”

“别急,别急。”殷俊听得一惊,柔声的安慰道:“琴琴你慢慢说!”

或许是殷俊的安抚起了效果,何琴的恐慌总算是按耐了下去。

满心的委屈虽然没能消除,可有着父亲重病的担忧,她还是一股脑的把事情说了出去。

说完了她才想起,殷俊现在在香江,哪里帮得上什么忙?

结果没想到的是,少年的沉吟都没有超过一分钟,就有了回应:“医生的事情不用担心,我给江南省那边打个招呼,让他们省医院的医生坐车到瞿州去,希望时间还来得及。”

现今的高速公路还没有修建,江x县距离瞿州市有70多公里,但最多也就是一个半小时就到了。

然而瞿州到临安的距离可是200多公里,虽然公路好一些,可至少也要两三个小时。

何琴马上就把这个距离差给说了出来。

“没关系,我让他们加快一点。”殷俊道,“放心好了,耽搁不了多少时间的。琴琴,伯父一定可以逢凶化吉的,你要坚强一些,才能积极的去照顾他,知道吗?”

“嗯!”

听到殷俊这么说,何琴莫名的就心安了许多。

仿佛这个男人说的,就是真理一样。

“现在你留在华京,也是心里发慌的。你准备一下吧,等会儿我让人来接你,坐最近的一班飞机回去。”殷俊接着又道。

“可是……”

何琴迟疑了一下,道:“我如果现在坐飞机,就不能及时知道爸爸的治疗情况了。”

殷俊点了点头,“那好,你就先呆在那边,等到伯父手术成功后,再回去。”

“嗯……”

何琴轻声的答应着,本是被冻得冰冷的心儿,被一股暖流包裹了起来。

8月底的华京,炎热已经渐渐的散去。

现在还不是汽车满地走,家家都有空调的时候,所以自然的力量,还是很明显的在主导着一年四季。

至少人们还能感觉到春天泥土的甜美气息、夏天树荫下的清爽、秋天的凉风袭人、冬天的万物收敛。

到了20年以后,基本上这个一年四季就剩下两个季节了,而且夏天还更热,冬天还更冷,极端天气层出不穷,书本上的描述已经跟不上时代。

忙了一天的何琴,在澡堂洗了澡,回到大院落的宿舍双人房时,已经是傍晚了。

《外来妹》的拍摄虽然完了,可何琴只是休息了两天,便又回到了《红楼梦》的剧组,开始了各种的表演训练。

别看何琴的后台那么硬,而且现在已经是电视剧的一号女主角了,但她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多特殊,这拍戏和训练就是她的工作,一如她过去十几年做的那样。

何琴来到《红楼梦》剧组才知道,来这里教大家的老师,无不是行业的翘楚。

京剧的大家、清代文学的大家、昆曲的大家、表演艺术的大家……数十个国内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全都云集于此,为了把演员们培养成适合《红楼梦》的角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而且这些都是免费的,无论多么的辛苦劳累,都没有人提及辛苦费什么的。

他们也就是在剧组吃个盒饭而已,什么报酬都没有要。

和上一世的《红楼梦》剧组穷得漏风不同,这一世的《红楼梦》剧组非常有钱,所以在不好意思给报酬之余,车马费和住宿吃饭的条件,都办得很不错,也算是略表敬意。

特别是顾虑到这些大家们,已经是年龄不小了,剧组还特意的从医院请了个医生护士,专门来负责照顾他们,以防突发情况。

这个是很有必要的,有些时候老人家犯病,最好的抢救时间就是那么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一旦耽搁了的话,恐怕就有些麻烦了。

何琴在这个剧组里面,属于是大家都很照顾的。

比如夏天实在是太热了,为了节约钱,王福林又没有批安装空调的费用,充其量每天西瓜管饱。

所以一群女孩子就缠着何琴,央求着她能不能想点办法。

本来大家想着的,能在排戏的大厅里面安装一个空调,大家打地铺一起睡觉,就是挺好的了。

可何琴跟魏小范说了之后,第二天日立空调公司的人就来了,扛了八十多台空调,直接把这个大院子里面该有的房间全都安上了空调。

供电局还特意的跟在了一旁,换了电线,将电路承受力度加大,不然也拖不起这么八十多台空调。

安装了空调,小姑娘小伙子们笑得是合不拢嘴。

不仅仅是晚上睡觉舒服了,白天的排戏和学习,就更是舒服。

因为他们在学习拍戏的时候,为了更加体会剧中人的心情和思绪,都是穿着戏服的。

夏天穿着这么几斤、十几斤的衣服和饰品,一上去就是汗水,等到练习学习完之后,脱下来都能拧出水!

关键是排练练习的时候受罪啊,恨不得都昏了过去的好。

这下子好了,居然在厅堂里面都安装了柜式空调,教课学习排练的时候打开,那叫一个凉爽舒服。

也由于不是正式的拍摄,所以老艺术家们也没有那么古板的不允许开空调,相反的,他们年龄也大了,天气太热自己也吃不消,有了空调,凉爽了一些,都不会有中暑的风险。

现在这个83年,旁边的招待所都没有空调,全是电风扇,晚上就算睡大厅里面,都是凉快得紧。

所以王福林干脆就让这些一天两天不会回家的老艺术家们,文学家们,都住进大院子里来,那些年轻小伙子小姑娘就打挤一些,反正他们年轻。

这事儿没有人不乐意的,小年轻们把老人家们的辛苦和认真看在了眼里,难道让他们晚上休息好点都不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