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 正视差距

明治开国以来,岛国人的目标就是“赶超欧美”。因此,尽早实现手工业向现代工业,作坊向企业的过渡是十分必要的。

支持岛国最早现代工业——棉纺织业发展的正是三井物产。从英国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棉纺机,从天朝、印度、美国购买棉花,三井物产是岛国棉纺业发展的幕后英雄。

二战期间,三井财阀的核心——三井银行,兼并了岛国第一银行更名为“帝国银行“,其经营实力超过了安田银行而居财阀银行首位,使得三井垄断财阀的直属企业和旁系企业得到有力的资金支持,因而得到更快发展。

三井集团的东京芝浦和石川岛播磨两大支柱企业,二战后一度均奄奄一息、濒临倒闭。经土光敏夫的“让一切充满活力”的整顿治理,均重获新生,东芝成为岛国工业5强、石川岛成为岛国工业50强之一,称雄于国际市场。

明治维新时,在明治新政权与德川幕府的争斗中,三井家族曾资助新的天皇制政府,并为军队支付过军饷。明治政权获胜后,作为报答便让三井银行掌管政府资金--官银出纳和汇兑,并获得发行“三井票“的货币发行垄断特权,大获其利。

1876年,三井家族以掌握官银为基础开办起私营银行——三井银行。三井银行是岛国的第一家私人银行。接着,三井又开办起三井物产公司,并从政府手中廉价购得一批工矿企业。

从此以后,三井就彻底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而住友财团,也一样不简单。

住友集团是岛国最古老的企业集团之一,拥有400多年历史。

17世纪由住友政友在京都创办的“富士屋”发祥而来。从经营铜制乐器的商号开始,到1961年取得别子铜山的经营权,之后283年得以一直生产铜产品,住友也因此不断成长。

其中,住友的创始人本身也是很具有传奇色彩的。

住友政友生于1585年的越前国丸冈,父亲原是柴田胜家的家臣,家世算比较显赫,然而出色的人仿佛生下来就注定要和别人不同,注定要做“颜色不同的花火”,本应可以快快乐乐度过童年政友,在12岁的时候做了一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决定——遁入空门。说白了,出家了。

为什么决定遁入空门,我们现在无法得知。我们只知道,遁入佛门之后的政友,因为资质奇高,以得意弟子之一的身分,成为涅盘宗宗祖祖空源上人的左右手。(真是天才到哪里都会发光)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德川幕府的宗门干涉,涅盘宗受到严重打压,在空源上人圆寂后,宗派早被天台宗的一支所统合,濒临溃灭状态。而政友这个算是“精神层面上之无宗派的僧侣”,决定重回俗世,并改名富士屋嘉休,在京都创办的“富士屋”,经营药品、书籍、出版事业,成为一名市井商人,正式开始从商。

经历了明治维新混乱时期的别子铜山,在引进外国的技术和机械后生产能力得到大幅飞跃。之后在吸收西洋技术不断扩展铜生产量的同时,机械工业、石炭工业、电线制造业、林业等关连事业也相继得以开展,直到成为以矿工业和金融业为中心的近代财团。

集团的核心,被称为“住友三大家”的是住友银行、住友金属工业、住友化学

三家企业。其中,住友银行的地位最高。住友银行无论是在资金容量上,还是在收益上,都位居都市银行的前列。因此,同系统的金融机构,住友信托银行、住友生命的资金能力也很强大。

其实,住友集团在岛国经济中所占比例逊于三菱与三井,但集团的凝聚力空前强大,常有“组织的三菱,人的三井,团结的住友“这一说法。并且住友家祖留下来的“不可追逐浮利,并从事有益社会的那种以公益为中心的事业”的家训,也被商界津津乐道,值得如今意愿从商的有志之士学习。

不管怎么说,作为三井财团和住友财团各自核心银行合并而成的三井住友银行,绝对不是一个省油灯!

光辉集团要从他们手里拿下三洋的股份,必然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不过,对于现在的江辉,最不差的代价就是美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