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廷当然打不过外朝,从他杨尚荆做了南京兵部正五品的主事开始,就一直打不过,现在就更打不过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就得给内廷一点儿劲儿,
这时候一旦东南沿海这边出了一点儿事儿,内廷都能抓住机会,爬上道德的制高点上,给外朝来上一记狠的,到时候锦衣卫顷刻南下,以法理为令旗,直接把那些大家族造的船厂收缴了……该如何?
当然是不能如何了,反对法理就是反对统治的基础,在大明王朝还没到分崩离析的时候,江南这些在门阀被肢解掉之后幸存下来的士族小地主,借他们几个胆子也不敢啊。
“这之后呢?”杨恭皱着眉头,“杨家……怕是要为人所妒啊。”
大家都倒霉,只有你一家不倒霉,那么那就要成为众矢之的,这理论实践最多的地方是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第剩下的之所以很少出现,是因为没有那个条件。
而杨尚荆客观上创造出来的,就是这么一个条件。
杨尚荆摆了摆手:“大人若是觉得可以,就跟着一起投些钱进去也罢,不过,在锦衣卫刚出京师的时候,那事情,大概就已经平息了罢?戬再派些人手去日本一次……”
整个浙江附近,受杨尚荆控制的海面上,能打的倭寇是一个都没有了,想要闹事儿,想要闹出多大的事儿,都是杨尚荆可以一手管控的,到时候捷报往朝廷上一交,再给个已经清剿完毕、去日本列岛本土进行清剿的记录,这事态基本上也就平息了。
这年头大家都是弱鸡,稍微调理一番,弄出来一只不那么弱的鸡,立马就成了公鸡中的战斗机,然后就是碾压一片。
“外朝受了挫,自然不会甘心,这下有了由头,自然要攻讦内廷乱政……”杨尚荆干脆站起身来,走到了阴暗之处,“这新仇旧恨加在一起……”
杨尚荆要的,是限制王权,可是在限制王权的同时,并不代表他不想给地方上的土豪劣绅们来上一刀,换句话说,非黑即白的事儿,他杨尚荆可不爱去干。
不过不管怎么说,限制王权都是首要的目的,只要有了打破法理的先例,到时候他再做点什么,也就没人可以指责了。
杨恭当然想不到更深的地方,阶级斗争这种东西在十五世纪的东方乡贤看来,无异于天书奇谈,所以他只是点了点头,说道:“如此一来,内廷自然要更加收敛才是了,这沿海的造船厂,想必也要开起来了罢?”
杨尚荆点点头:“这个时候家族再抽调大批的钱物进去,必然就会取得领先,而戬……失了声的内廷,短时间又能对戬做什么呢?”
这一套组合拳的第一套,是把丛林作战、山地作战经验极其丰富的丰城侯李贤换下来,换上去一个看起来很能打,但实际上能不能打还要打个问号的李信,这势必要威胁到皇帝内帑的财源。
不过这都是小意思,毕竟李信现在除了浙江都司都指挥使之外,还兼着备倭都司总兵呢,皇帝只要不答应,那么丰城侯李贤就是真的抱病,也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是呢,外朝的大佬们当然不会让丰城侯这么个老而弥坚的侯爵孤身奋战,那多特么寒人心?这么不利于有大明特色的帝国主义官僚体系建设的事儿,当然是不能让它发生的啦!
所以就在第二天的大朝会上,兵部左侍郎邝埜递上了一封奏疏,是关于浙江沿海剿倭情势的,着重分析了现在浙江沿海抗倭的情势,以及备倭都司的作用,写奏疏的是邝埜,不过这篇奏疏可是参考了五军都督府、兵部各个大佬的意见,甚至户部右侍郎焦宏都在上面署名了。
而奏疏得出的结论,就是沿海的倭寇此时已经不成气候了,皇帝陛下的英明领导,是浙江沿海抗倭胜利的坚实基础,是沿海卫所官军的胜利之光,皇帝陛下英明神武,文治远迈文景、武功比肩秦皇汉武,不过是弹指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