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大人,请您接旨。”王钦差看上非常客气,看来是好事。
杨小山跪地接旨,其他人也都跟着跪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辅国公常山,不畏数万长毛兵临杭州,协助杭州将军瑞昌守住了满城,特赏赐黄马褂一件,并晋升为镇国公。。。。。。”王钦差是来宣读皇帝对杨小山的赏赐的。
这一下,屋内的人都对杨小山投来羡慕的目光,因为李续宾的战死,湘军多人因此丢官的丢官,降职的降职。
也不知道这常御史什么运道,居然能跑到杭州去立功。赏赐的黄马褂也让众人眼红,这代表着皇帝对有功之臣特别的恩赏,通常对军中将领的赏赐无外乎加封号,赏戴花翎之类,比黄马褂就少了一份“亲近顿成心腹”感。因此这种黄马褂一出台,顿被认为是无上的光荣、圣洁之物。
杨小山接过咸丰的圣旨,心里暗道:“这把你卖了,还要拿赏赐,这卧底还真是不亏本的买卖。”
王钦差自然不知道杨小山心里所想,宣读完圣旨,他又靠过来对杨小山讨好道:“下官刚出京城的时候,听闻僧王在大沽口击败了英法联军,这可是先帝道光爷以来,咱们取得的第一次大胜,想必皇帝的恩赏绝对少不了。”
杨小山听到也挺高兴,毕竟是自己的岳父立了大功,击败的又是洋人,但他很快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这意味着洋人更大的报复就要来了,这意味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就要来了。
“下官走之前,恭亲王让下官给您带句话,还请你尽快回京城一趟,洋人这段时间咄咄逼人,要咱大清签这条约签那条约,不签他们就以武力威胁,我们广州的叶总督就被他们掠走了。这个时候朝廷最需要熟悉洋务的大臣,所以恭亲王请你回去,商讨洋人条约的事。”王钦差补充道。
杨小山有些为难,自己好不容易来到了前线,刚刚让太平天国有些起色,这时间回去自己有点不放心。但作为前世的穿越者,他知道这个时间节点很关键,因为清廷会签订大量丧权辱国的各种条约,特别是对俄国的《瑷珲条约》的认定,对中国伤害尤其大。(瑷珲条约是俄国西伯利亚总督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签的,清政府还没有批准。)
这《瑷珲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六十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包括库页岛、海参崴等重要地区都落于了俄国之手。中国的东北就此一下子失去了出海口。
作为中国人这条约是绝对不能让他生效的,和清廷再怎么打,都是中国内部的事,但这把土地割让给外国,这可绝对不行,就算是帮清廷,也要把东北这些地保住,留在中国的版图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