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的曹知州看到两人不上前相援,心里急了。全州城已经是强弩之末,快支撑不住了。于是他把心一横,写了一封血书让人带给余万清和刘长清,向他们发出求救。可余万两人却不予理睬,按兵不动。
余万两人虽然没有行动,但杨秀清不敢无视他们,还是分了一些兵去鲁班桥防守,这样一来围攻全州的人手更不够了。杨秀清生知太平军这样拖家带口的军队是决不能固定在野外很长时间的,如果想长时间在某地停留必须要打下城池才行。大军暴露在野外迟早会被官军包围,而且现在已经有清军的援军出现在周围了,所以必须尽快攻下全州。
“把杨小山叫回来吧,让他尽快赶到全州,参与攻城。”杨秀清无奈地决定道。
杨小山此刻正停留在蓑衣渡,这几天的观察让他觉得此处非常凶险,因为这里河流狭窄,两岸重峦叠嶂,树木参天,是个极容易设伏之地,一旦如果有清军在这里设伏就如同勒住了太平军的咽喉,在这里动弹不得。
“什么?让我们回全州?”杨小山接到了东王的命令。
“是的,我天兵在全州遇阻,数日攻城不下,又有清军援军到达,东王请世子回去助阵。”传令官回答道。
如果是几天前,他什么话都不说就回去了,但自从看到了前面这蓑衣渡的凶险,杨小山不敢轻易放弃这里。他作为开路先锋,遇到这样的险要的地形必须是要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的。
“还请回禀东王,我军所在的蓑衣渡地形相当凶险,乃是兵家必争之地,若被清军所夺,太平军通往湖南的路就会被截断,这样的风险咱们不能冒。还望东王体谅小山的苦心。”杨小山罕见地没有执行杨秀清的命令。
传令官更是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杨小山,东王在军中向来说一不二,无人敢违抗他的命令,杨小山是他头一个遇到拒不执行东王命令的将领。换到旁人,他就立刻把人抓起来军法从事了,但想到杨小山乃东王义子,他不敢这样做。
“世子,这样好嘛?这可是东王下的命令。”传令官又强调道。
“这里情况的确特殊,烦请您给小山带话,说明这里的情况,希望东王能谅解。”杨小山还是坚持不能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