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发出的防雨的警告,只是大部分士兵根本就没有雨具。该怎么防雨?应该就是钻入森林,坚持忍耐到雨停罢了。
娜塔莎本可不参与这次行动,她的身份比较特殊,就算是跟随第三大队撤走,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女孩的好胜心已经被调动起来,距离四百杀敌数就差三个,为了荣誉岂能不再拼一把。女孩也觉得自己的身体状态还不错,继续作战,继续为战友战术支援,就是职责所在。
然而伊戈尔却是打内心里希望这孩子能趁早回去。
事到如今一切都晚了!
伊戈尔的背包里有大量的步枪弹,他就是娜塔莎的“行走弹药库”,背包两侧亦是挂着战斗斗篷和薄毛毯。
他带着的战斗斗篷其实伞兵的物资,那绝对是好东西,防水性能没的说,眼看着有下雨的可能,这斗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部队一路向西走了十八公里,于下午六点停滞在一片树林中。
娜塔莎摘下头盔,步枪放在身边,围坐在点燃的篝火旁,此时,大军全体聚在树林中,唯有侦察队的哥萨克们,在三公里外警戒。
她脱下皮鞋,解下双腿的绑腿,捧着自己的脚丫又揉又捏。
“啊!真是累死我了,伊戈尔大叔,我觉得我比大人付出的还要多!”
“的确,一般的作战女兵都不一定完成的任务,你这个孩子完成了!”
“谢谢您的表扬。”娜塔莎嘿嘿笑了一下,却令伊戈尔有些诧异。
伊戈尔诧异的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上午是搜索,这孩子居然和一个女人尸体共处一室,自己杀俘的枪声也一定给予其震撼。如果是和平时代的孩子,仅仅的见到尸体都能发疯吧!娜塔莎不但表现得像是没事儿人,她天真少女的笑容令人赏心悦目,一旦了解到她的经历,也是细思极恐。
这个孩子,心智应该完全正常吧!
伊戈尔手里继续熬着放了盐的面粥,这便是他的晚餐。至于娜塔莎,她毫不犹豫的拿出缴获的德国罐头,以匕首暴力的凿开马口铁顶盖,就用刀尖戳着里面的肉,送到嘴里,这疯狂的吃相也引起一些士兵的注意。
不仅仅是这孩子居然有德制牛肉罐头吃,她存在本身就足够引人注意。
好奇着都是科夫帕克的部下,本来一个女兵以战斗士兵的姿态随军作战就是非常奇特的,而这个女孩不但是孩子,她在莫济里战斗时的疯狂战绩,已经不胫而走。
“那孩子至少打爆了三十个的脑袋,所以她才得了金星勋章。”
“我听说过我国的一个狙击英雄,那是一个未成年的女人,想不到我居然能和她并肩作战。”
这类传言自然而然也传到娜塔莎的耳朵中,对此她早已见怪不怪。
“亲爱的战友们,我的奋战可不仅仅是为了祖国,为了死难的同胞们。事到如今,我可是为了他在作战,你们是绝对不明白的。”这番会令基层政委们反感的想法,她一直埋藏在心里。
对于司令别列科夫的情感,娜塔莎用了整整一年在终于想明白。对于他,不是爱慕也不是尊重,或许只能用亲情来形容。
突然间,女孩默默的问到身边的伊戈尔:“我获得四百个杀敌记录。司令应该会非常高兴吧。”
“那是必然的。你也不要多想什么,生命只有一次,冷静对待一切战斗,不要有强烈的的功利心。”说着,伊戈尔放下饭盒,微微侧过脸。只见的娜塔莎这孩子,他的小脸被篝火烤得微红,双眼炯炯有神,火苗映照在她的瞳孔,脸上也流露着淡淡的微笑……
其实在中午十二点的时候,卡林科维奇火车站的德军,就意识到俄国人可能撤退了。
最先汇报这一情况的,正是守在河畔,持续倾倒汽油以维持火墙火势的士兵。对岸的敌人敌人不再肆意开火,南城区也突然安静下来。
被头疼所困扰,躺在仓库临时拼凑的木床上呻吟的德军军长航特,获悉这一情报,他一亢奋换来的是更剧烈的头疼。待稍稍舒坦了,他质问:“情报可靠吗?你们给我继续侦查。”
而仅仅过了五分钟,通信员送来了370师的最新情报。
“报告!我军370师还有约五公里路程,抵达火车站。师长格努斯表示,他已经看到了莫济里冒出的滚滚浓烟。”
“他们来的有些晚了!”航特咬了咬牙,没有在说什么。
如果守军情报无误,苏军撤出城市,那么将其歼灭的夙愿也就化作泡影。
战斗中航特被震得耳膜穿孔,这样的病人最好安静平躺,不可动怒也不可大笑。然而航特越想越是觉得愤怒,他已经把麾下两个师的主力调到莫济里,以至于原定的计划完全没了意义。
他只想早点从白俄罗斯这个鬼地方脱身,就目前来看,不得不多待一段日子。搞不好因为自己是伤势,不得不撤到国内修养!
本打算到东线立下赫赫战功,梦想如今几乎要破灭掉了。他越想越是愤怒,一声怒吼后,整个人干脆昏死过去,包扎耳朵的纱布进一步被鲜血染红……
当370师的先头部队抵达火车站时候,已经是十二点四十分。这时,已经有大胆的守军度过河,士兵站在莫济里满目疮痍的街头,愣是没有遭遇攻击。如此可以断定,苏军突然放弃了这座城市。
军长还没从昏迷中苏醒,副军长代替职务。副军长为了明哲保身,对战局的变化,部队德军的行动有任何的战术调整。如此,已经开始从多纳伊奇废墟处的浅滩艰难渡河的371师部队,依旧磨磨蹭蹭的趟水过河,其目的地也是莫济里。
当371师开始进入莫济里,时间已经是下午五点了。到了这个时候,城市内的战火完全被扑灭,河畔上也只留下成片的黑色痕迹,一条断桥,唯有桥墩横亘河面上。
德军第100军的主要部队,在经过72个小时的战斗,又回到了他们的。
仅仅是为了一个小小的列奇察,部队就死了三千多人,因为运到莫济里的伤兵,被守军发现苏军洗劫了医院,医生护士连同伤员全被杀害。因列奇察之战而死的德军数量,飙升到惊人的地步。
德军可谓铩羽而归,士兵半死不活的坐在城市废墟里,士气跌落到低谷。难道还能拆迁这样的疲敝之师继续作战?所有军官的态度都是悲观的,尤其是获悉军长本人身负重伤,就更不想打仗了,至少在休整好后,绝对不要打仗?
什么去斯摩棱斯克支援莫德尔,都见鬼去吧!
在中午十二点二十分,城南树林中的苏军完全逃之夭夭。
科夫帕克打算转进,本着身为军人的责任感,在部队踏着整齐步伐沿河向西移动时,他给远在一百余公里外的指挥部发去电报。
一切正如巴尔岑所说,这位别列科夫将军,果不其然的表示支持。
其实一些军官对科夫帕克明显是抗命的行为非常不满,尤其是耶夫洛夫。
但杨明志才是真正的中将指挥官,他伏案向任何有不悦心情的人员,以自己的嘴遁帮着科夫帕克说话:“我给予他的命令是在莫济里制造事端!如果他可以进一步扩大战果,我绝对的支持。如果他们能沿着普里佩特河一路扫荡,很可能把德军第100军的视线继续向西吸引。甚至我们还能给敌人制造一个假象,那边是我们的主力去了西方。”
毕竟这是一位将军,就算有谁站起来明目张胆的反对,又有什么用呢?人家一句话就把一切质疑给否了!
杨明志完全支持科夫帕克的决定,但他特别强调,务必要想办法将伤兵优先运回来。
关于部队转移进攻后怎么安排,这一点的确犯不着杨明志安排。
论指挥才能,科夫帕克本就是高人,在感觉到有些杞人忧天后,杨明志也就不再废话。因为眼下,游击共和国实在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关心远方作战的科夫帕克兵团。
红十月和茨冈人大队,还有撤出列奇察城的部队,将在三十日傍晚齐聚德尼普拉泽地。介于德军371师已经撤走,苏军在霍姆尼奇已经完全没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