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4章 夜幕中的反击

苏军的战术就是一个字——冲。只是这次冲锋,小沃曼斯基严令士兵禁止情不自禁的吼乌拉。

六百个苏军战士,他们的步枪上了刺刀或枪刺,所有的冲锋枪手则处于对于最前端。他们排成宽大五百米的进攻锋面,突然开始也夜幕下狂奔。

有些人跌倒来了记嘴啃泥,爬起来继续狂奔。还有的不慎崴脚,也是咬着牙踉踉跄跄的前进。

毕竟这是六百人的行动,当部队冲到距离德军仅有二百米时,终于被少数警惕的德军士兵察觉到。

“是敌袭!”一个士兵大吼一声,接着鸣枪示警。

很多德军士兵以为这不过是擦枪走火,一路之上也发生过两次这种事,大家见得多的也就无视之。

然而,带头冲锋的小沃曼斯基因为过度紧张,下意识的认为自己的行动已经彻底暴露。

“同志们!为了祖国!乌拉!”他的冲锋枪率先开火,后续部队闻讯,全面战斗开始了。

苏军掌握了先机,在德军开始反击前,部队成功杀进了德军的队伍里。在投掷的大量破片手榴弹攻击下,苏军顺利打到突击炮车轮边。

小沃曼斯基渴望的白刃战终于发生了,这种战斗也是出于军械劣势的部队,有可能取得最大战果的好方法。

德军的准备非常糟糕,不过反击来的也很快。

正当苏军在和数百名德军白刃战时,那些不希望被炸断履带的突击炮,开始横冲直撞,甚至撞死了自己人。

突击炮的行动加剧了混乱,却也大大干扰了苏军的行动。战斗持续了十多分钟,苏军用rpg和集束手榴弹,合计击中了六辆装甲车辆,它们燃起大火一丝击毁。

小沃曼斯基本想巩固战果,就地展开防御,阻击前后驰援的敌人。却因为大量突击炮的冲撞,苏军匆匆布置的防线被迅速冲垮了。

“该死!这样下去我会全军覆没!兄弟们,我们没有机会了,跟着我撤!”

苏军终究没有和德军同归于尽,小沃曼斯基率部撤走,当他回到树林后又进一步向西撤退。当他认为抵达绝对安全区后,清点人数甄姬的发现只有二百八十人回来了。

这一战苏军虽损失三百多人,也造成德军二百多人的伤亡。苏军的伤亡的确更高,甚至还有二十多伤者被俘,甚至是女人。

371师的官兵惊魂未定,当意识到袭击者中居然有一些女兵,实在不寒而栗。

“我的上帝啊,俄国人已经把女人送上战场了?”很多士兵发出这样的感慨,他们从没遇到这种事,除了咒骂斯大林的无耻,还有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因为371师官兵整体素质较高,士兵多是25岁到30岁的青壮年,他们接受的军事教育之一,就是不要向女人开枪,更不易枪杀战俘。士兵在救治自己的伤员时,也试图给这些苏军女兵治疗,结果遭遇的不仅仅是极端的不配合,还遭遇了反抗。

有五个女兵引爆了一枚贴身的光荣弹,不错,这东西就是杨明志下令生产,部分分发给士兵。

其实相当部分是分发给女兵部队,所谓“不想苦于凌辱,就在最后关头和敌人同归于尽”。她们深知德军暴行,认定所有德军士兵和豺狼无异。

毫无延迟时间的光荣弹有炸伤了十多个德军士兵,尤其是其中的医疗兵。

这种行为,实际也是371师首次遭遇,难道这就是东方世界的军队,难道她们也这么看轻自己的生命?

两位德军团长大为震惊之余,也不得不下令部队暂停行动,就地展开防御。

这便是二十九日夜,列奇察南部发生的短促夜袭战。

它在1942年夏的列奇察战役期间规模并不大,但德军记录了“部队遭遇受伤女兵的自杀攻击”而载入史册。有人认为,这是苏联游击运动发展到极致的必然情况。也有人认为,这些女兵得到的是不同于一般苏军的训练方式,她们从别列科夫这位来自中国的将军这里,学到了东方式的战争模式。第二种观点,战后得到了大多数史学家的认同。

现在,娜塔莎个人的安危实在是无足轻重。游击共和国和两支兵力庞大的友军,全面的战略撤退是否成功,就在接下来的十二个小时。一旦其中出现什么岔子,满盘皆输也不是不可能。

能造成苏军失败的可能原因有两个。

第一:德军371师增援部队,连夜抵达列奇察,并配合370师发动夜间攻势,占领河畔的渡河场,将守军包围城内无法撤出。

第二:茨冈人大队解除对戈梅利城北的阻击,并全军南撤。使得城内德军722师夜袭伞兵旅防线,并向列奇察方向进攻,切断茨冈人和红十月后续大部队的撤离路径(苏军只找到两条雷区中的安全通道)。

“这真是一场赌博,我怎么有点山本五十六的作风?最可怕的就是722师,他们要是夺取了我们的安全通道,那两个大队也就不好撤了!”乐观情绪在指挥部内蔓延,杨明志压制着内心里的些许惶恐,表面上还和其他人谈笑风生。

像是耶夫洛夫,他更乐意讨论奔袭莫济里的前景,毕竟这个男人就是喜欢进攻,哪怕自己献出生命。

针对莫济里的攻击,不得不放在早晨,杨明志估摸着,德军展开夜袭的可能性并不大,所谓371师的援军可能在夜间抵达城市外围,却不会展开攻城战。那么,德军一定会在早晨出击,如此当德军发现城市已经变成空城,正郁闷万分的时候,突然得知后院起火。

他们明明在列奇察消耗了那么多的判断,伤亡了那么多的人,突然得知莫济里遭遇突袭,难道不会回防吗?

这便是杨明志最渴望发生的战局变化,也唯有这样的变化,才能再给数以万计的后撤游击队员们,多争取一整天的宝贵撤退时间!

所以杨明志给予列奇察城内守军的命令便是,以凌晨零点为期,之前的时间坚守阵地,之后开始缓慢渡河撤退。

拉夫连季如实收到了这份命令,他却有自己的打算。

“司令不太清楚我们这里的状况啊!司令有些高看这些德国人了。”他对亲密战友叶甫根尼说。

“司令是考虑了增援德军的371师步兵。他们有很多的装甲车,如果他们夜里发动夜袭,我们确实会有麻烦?”

“哈哈!是敌人的麻烦吧!论夜袭他们比得上我们?他们还要把装甲车往城市里开?难道吃了两天的亏,敌人还不死心?难道街道里那一对燃起火焰的残骸是假的。”

“也许他们就是一群笨蛋。”叶甫根尼耸耸肩,“他们一直蔑视我们,即便吃了亏,蔑视的态度也不会变的。我听过一个说法,傲慢会带来毁灭。”

“你说的很对,不过敌人在增援这里的路上。德军会不会夜袭我不知道,不过这么保守的坚守最后五个小时不是我的风格。列奇察会发生夜袭,袭击是由我们展开的!”

“什么?您决定夜袭?”叶甫根尼大惊,“我看您也傲慢了。”

“不!我也听过一个说法,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这个?我倒是也听说过,是一个古代的谚语,好像还是蒙古人说的。”

“哈!德国人也有一个说话,声称我们是披着斯拉夫外皮的蒙古人。我们不要再费口舌,作为指挥官,这就是我的决定。我现在要召集我们284师的所有连长,连长死了的话,就让连队里最有资历的人来。”

第一团第二团还有炮兵团,284师守城的三个团,目前的可战斗兵力居然就只有一千二百人(另有一百多名一息尚存的伤员)。当战役开始的时候,三个团的兵力还有近七千人,一个多月的战斗,战斗中还补充入一些士兵,即便如此,一系列惨重战斗后,部队就是剩下这一小撮军人。

现代部队和古代部队最大的不同在于,现代部队是实打实的可以接受战斗到最后一人的百分百战损,古代军队伤亡百分之五就可能全军崩溃。

284师的这三个团的士兵,生存率达到恐怖的百分之十八,但士兵的战斗意志并没有减退。

士兵们都获悉自己将撤出城市,因为担心士兵会庆幸自己能或者离开,而导致士气暴跌,拉夫连季宣布命令时,是换了一种口气。

所谓部队是不得不撤离列奇察,这是一个耻辱,司令蒙受了很大的舆论压力。

如此一来,拉夫连季可惜的获悉,士兵们对撤退普遍萌生了一种负罪感,撤出一座被亲手解放的城市,在整个战争中都是极其罕见的。

士兵们绝不答应撤退前什么都不做,拉夫连季正是利用这样的心理,决定在凌晨十一点展开夜袭。

而且,既然司令下令撤退蒙受压力,那么自己稍稍抗命一下,他也无话可说,再说这个抗命是对全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