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论(二)

汉皇刘备 青牛道人 2191 字 2024-04-20

刘表见董承来访,心中一转,便知其意,便设宴待之。座上只谈风月与奇异之事。董承一扯刘备之事,刘表便顾左右而言其他。董承好生没趣,吃了几杯寡酒,便匆匆告辞而去。

刘表看着董承远去的背影,不禁冷笑一声:“无定虑而好逞其意计者,何其愚也!”刘表也曾是一方诸侯,麾下文武无数,兵雄将广的时候,也曾经有过不小的野望。只是时也命也。所以沦落如此。刘表心中也不愿刘备封王,但此事又岂是他能插手阻挡得了的。刘备一步步走到如今,全靠他自己。换句唯心的话说就是气运在彼。所以刘备能到这一步,也是水到渠成。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能不能接受,这种事,迟早会发生。这次不行,还有下次。

刘表心中不愿,但他能看得开,所以也能理智的接受现实。董承心中不愿,也看不开,所以他接受不了他要折腾。在刘表看来,董承这种瞎折腾,只不过是为他自己与家族招祸而已。此等大事,虽然不是玄德发起推动的,但这传言一出,只怕玄德以及玄德麾下皆已心动,在翘首以待了。这个时候有人出手搞破坏,岂不是与整个青州集团为敌?

刘表很清楚,刘备带着一帮人走到现在,其实已经停不下来了。将来到了那一步,天子没法再封赏刘备。那么刘备又拿什么来封赏他麾下诸文武?除了换个皇帝之外,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能解决?

刘表羡慕、嫉妒,更钦佩。他能看出来自己与刘备的差距。他也能接受现实。所以他决定,于此事之上,他不能一声不吭,要借机发出自己的声音。

于是这日朝会之上,刘表出列了,他奏道:“陛下,大将军扫灭袁氏,收复冀、并二州。此等功绩,威震华夏。陛下宜当重赏之。”

刘表一出列之后,刘繇也站了出来,郑重道:“大将军有大功于汉室,臣亦附议。”满朝文武俱惊,一时没反应过来这两人是要干嘛。

天子一看是刘表和刘繇,于是笑道:“卿等所言甚是。大将军有功,不能不酬之。卿等先议,然后上奏于朕便是。”

罢朝之后,刘表与刘繇相视一笑,不顾身后文武的惊讶。便自离去了。刘表心道,我老了,可我还有两个儿子在玄德麾下。便是为了子孙所计,我也得出言相助玄德。更何况,玄德也是宗室之后,将来不管如何,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总好过这天下归了外姓去。想来正礼亦如是想,故从我论。

这三人的醉话,便不知怎的流传了出来。瞬间便传遍了临甾城。刘备初闻,还以为是谁在其中弄鬼,后来一查,才知道是孔融几个酒后之言。哭笑不得的刘备只好知会太傅杨彪一声。免得朝中百官以为是自己放出风声故意要试探朝廷。

杨彪本来也以为是刘备欲挟功自重,后来经刘备一说,这才知道是个误会。于是回家逮住杨修,一顿痛骂。

杨修今年二十七,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父亲责骂他的时候他不敢吭声,待杨彪骂完,这才反抗:“父亲,我又没说错。以大将军之功,莫非还不得封王么?”

杨彪气得差点眼前一黑,这个逆子,能不能封王,是你能说的么?是不是要气死老夫?杨彪气得浑身乱颤,杨修吓了一跳,不敢再拌嘴了。忙扶住杨彪,抚胸拍背好一阵忙活。

封王,刘备之志又岂在封王?不过也好,流言一出,满城风雨,便用来试探一下各方反应也好。

刘备这边按兵不动,终归还是有人坐不住了。车骑将军伏完、卫将军董承等便诣宫门,见天子。遂道:“陛下,刘玄德虎狼之心已显矣。”

天子道:“卿所言差矣,太傅已告朕,此其子杨德祖与孔文举等席间狂言醉语耳。”

董承急道:“陛下,便是杨德祖等醉语,刘玄德既知,为何不上表明言以证清白,而沉默不语哉?”

天子闻言,沉默了一会,便看向董承,道:“卿也以为,大将军之功不足以封王乎?”

见董承不语,天子又看向伏完,道:“不其侯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