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君中校对此是嗤之以鼻的。他坚定地认为,俄罗斯的大战略是获得在白海以外的出海口,这只可能在波罗的海与黑海两个方向实现。波罗的海方向,俄罗斯人需要与控制着立窝尼亚地区的瑞典进行殊死的搏斗,难度比较大。反倒是在黑海方向,目前只有一个深陷战争泥潭且被重创过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且盟友波兰还承诺会从侧翼出兵协助俄罗斯人进行作战,因此傻子都知道现在俄罗斯是不可能西向的,只会南下饮马黑海,获得梦寐以求的出海口。
而东岸共和国的战略呢?当然是遏制俄罗斯这种陆权大国南下喽!那么这还有什么好谈的,还有什么课侥幸的?一方要南下,一方要阻止其南下,这是根本性的矛盾好不好?虽然东岸不直接出面与俄国军队交战看起来是留有了回旋的余地,给了将来想和谈时的台阶下,但其实用处不是很大!俄罗斯人不是傻子,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东岸人插手克里米亚汗国的事务有多深,他们会因为这些事如何看待东岸人,谁也不敢保证!而且毛君隐隐觉得,万一此战俄罗斯战败了的话,那么他们在推卸责任的时候很可能会将东岸援助克里米亚的事情摆到台面上去说,那么这还遮遮掩掩个屁呀,直接上好了!
“支队长,听说俄罗斯人已经开始围攻亚速要塞了。土耳其人没有在城外与他们进行野战,而是依托坚城进行防守。当然在外面还有相当数量的马穆鲁克骑兵的存在,他们给俄罗斯人造成了极大的骚扰,使其不能全力攻城。”看到自己的上官开始指责起了驻欧全权特使高文刚,参谋脸色有些难看,立刻转移话题道:“从种种迹象来看,戈利岑不够老练,在指挥上没有任何出彩之处。十多万俄军无法发挥出最大的力量,这对克里米亚人而言是个好消息,因为这也许会部分抵消掉他们在兵力上的劣势。”
“俄罗斯人为了获得出海口已经魔障了。亚速有什么好的?港口淤塞严重,装卸货物效率极其低下,附近海底还尽是砂质海岸,以后每年都要花一笔很大的经费来进行维护。这种烂港,就是送给我们都不要,也就俄罗斯人还拿它当宝了。”毛君中校笑着说道,言语里颇多讽刺,只听他继续说道:“不过为了顿河能够通海,他们也别无选择了,哈哈。这亚速是不得不打的一颗钉子,戈利岑这个傻蛋,空有大军却不会指挥,我就想看看俄罗斯人能在亚速城下逍遥到及时,我记得他们的粮食有些不足吧?”
“不光粮食,草料也很缺乏,弹药估计也不是很充裕。”参谋附和道:“昨天前方有消息传来,格莱大汗已在汗国东部草原上执行坚决的坚壁清野政策,下令所有牧民离开原地,前往西方,不得留给俄罗斯人一袋粮食、一只羊,很明显是先要疲惫俄罗斯军队,然后再一举破敌,不知道戈利岑会怎么应付。”
“管他呢,那个傻蛋迟早葬送掉这支大军。”毛君中校看着远方的天际线,说道:“回去后召集各部主官到我办公室开会。奶奶的,这日子太难熬了,我得去东面看一看,看看情况怎么样了。”
“东面?您是指亚速?”参谋有些惊讶地问道,随即又有些不可置信地劝道:“支队长,亚速那边正在连番大战,我们现在过去凑热闹也没什么意思,格莱大汗的主力部队都没赶到呢。而且,真这样的话,高特使那里也会有些关碍。”
“真是操蛋。”毛君听了恨恨地骂了一声,然后看着自己的情报参谋,吩咐道:“那暂时就算了。不过你小子得给我盯紧了那边的情况,我们不是有三艘船租给了克里米亚人在亚速海里帮忙运东西吗?你最好派人长期跟船,实时掌握第一手消息。一旦亚速那边局势出现变化,那么我们就想办法加入进去,在当地实施登陆,看看有没有便宜可捞。对了,情报总局的那帮人也都带上,我们沿着顿河向上游推进,看看能不能联络到卡尔梅克人,那里应该是他们的游牧区,人数相当不少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1687年7月初,彼列科普要塞。
华夏东岸共和国葡萄牙驻屯军司令、黑海支队支队长毛君中校站在要塞以北的一处防御工事的房顶上,饶有兴趣地观察着这条被誉为“鞑靼壕沟”的著名要塞防御体系。
顾名思义,鞑靼壕沟就是一条以沟渠、城堡、炮台、城墙及一些藏兵地点为主要元素构成的军事防御体系。从多年前开始,克里米亚鞑靼人就在东岸顾问的劝说了,每年拨出一部分款项——一般而言是先从东岸贷款,然后用奴隶分批偿还——同时也从宗主国奥斯曼帝国那里讨来了一些物资,持之以恒地修建起来的。
整个鞑靼壕沟体系一共有两个要塞作为支撑,其一是位于地峡(宽约八公里)西端的盐堡(因附近有一个晒盐场而得名),其二便是位于东端的彼列科普要塞了。所有这两个城堡都位于鞑靼壕沟以北,护卫着后方的战壕与工事,确保当敌军试图强突壕沟时,从两侧射过来的侧翼火力能够将他们击溃。
因此,盐堡和彼列科普要塞都装备了数量众多的长身管重炮,基本上可以覆盖整个地峡。当然在其他地方,鞑靼人同样布置了不少炮台和小型城堡,起到阻滞、分割、轰击敌军的作用。总而言之,鞑靼壕沟可算是一个立体的防御工事,布置了大量的守军和重武器,如果火药、粮食和饮水充足的话,那么绝对可以大量杀伤敌军,甚至是将他们的血放干在这条防线的前面,而这也正式当初克里米亚汗国不惜代价建立这条史诗级防线的最主要意义所在。
不过鞑靼壕沟现在看起来似乎有些尴尬了。随着克里米亚汗国在黑海北岸种植园产业的日渐发展,以及宗主国奥斯曼土耳其将西乌克兰交给他们代管——小赫梅利尼茨基被处死后名义上一直由克里米亚鞑靼人代管,但其实是哥萨克首领们自治——现在这个半游牧半封建国家的经济重心已经逐步转移到了黑海北岸。
在那大片充满了钙质的黑土地上,鞑靼人兴建起了大大小小几百家种植园,使用了超过三十万奴隶为他们耕种土地,每年产出数量惊人的小麦、大麦、向日葵、苜蓿及品种繁多的水果,这些除了自用外,还大量出口到宗主国奥斯曼及意大利、西班牙等地,获利颇丰。
除此之外,在东岸人的帮助下,克里米亚人还在当地建立起了一些基础的加工业,以将更多的利润留在本土,如葵花籽榨油厂、机器磨面厂、水果罐头厂、晒盐场等等。这些厂的机械化程度不是很高,大量使用从波兰、乌克兰、俄罗斯和匈牙利等地掳掠回来的奴隶做工,生产出来的产品同样远销整个地中海,甚至还有部分经埃及地区转运卖到了东岸殖民地新华夏岛那边,也是厉害了。
上述这些种植园及作坊,基本上都是位于该国黑海北岸的领土,位于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只是少数。故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鞑靼壕沟防御体系的存在就显得愈发刺眼和尴尬了。是,没错,汗国的首都贝克奇萨莱位于半岛南部,整个国家的政治中心也在那里,但问题是现在经济中心已不在那儿了,在黑海北岸,在鞑靼壕沟的防御范围以外,这就比较尴尬了!
也正因为如此,这几年间,克里米亚汗国已经大幅度减少了对鞑靼壕沟防线维护费用的投资。因为鞑靼壕沟巨大的规模,这笔费用的总金额其实并不小,格莱大汗一口气削减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可见这条防线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不然的话,你觉得人家为何会急着将屯驻在彼列科普要塞左近的军队调离,而让你东岸人来帮助协守呢?还不是因为这里的重要性已经大大下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