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人群中发出了一阵阵笑声。
“包三公子,你这是真正的水归大海啊,溪水从上游流下来经过新修的渠道又流回溪里,溪水在那里转圈玩呢。”村民们忍不住和包拯开着玩笑。因为大家都看到了,溪水流入圆池后又从池子底部流出,回到了溪流之中。
“等等”这时有人看出了端倪,只见随着水流的加快,圆形水池上的那个木轮竟然转动越来,通过皮带拉动了水车上的木轮,水车的龙骨开始移动,将溪水一点点的向高处运去。最后从水车最高处的出水口流到了田地之中。这股水流虽然不大却是真正的在滋润着田地。
过了一会儿大家更看明白了,上游的溪水不断的流下来,水车就在那里不停的运转,既不用人力,也不用畜力,虽然慢却能持续不断的向上提水,这块田地终于不用缺水而发愁了,这下子荒山真的要变良田了。
“包三公子真是神人哪,想当年诸葛亮造木牛流马,自己运东西,包三公子造的水车自己提水,包三公子比诸葛亮也差不了多少。”村民们这次是真的叹服了,不吝用能想到的最好的词语称赞着包拯。
“过讲了,过讲了,这只不过是知识的力量,是多读书的结果。”包拯急忙谦让道。
包拯说这是多读书的效果倒没有欺骗村民。因为静静给了包拯这样一本神书。之所以称为神书就是既实用,又便宜,神书的名字叫《怎样制造木制旋桨式水轮机》。这书成书在艰苦奋斗的年代,专门在简陋的条件下干实事。说它便宜因为只花费了包拯10点善恶值。
当书的内容出现在了包拯的头脑中,包拯不得不佩服那个年代人们的聪明睿智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书中的水轮机完全是后世先进的旋桨式,与常见的水电站的螺旋桨差不多,建造材料却因地制宜的全部使用了硬木。即便是在大宋只要知道了其中的数据和结构很容易的就能制造出来。
包拯画好了图样交给包夏和包秋,又在边上讲解指导,二人实在做不出来,包拯才亲自动手。用了几天的时间才制造出来了这台木制水轮机。木制旋桨式水轮机比大宋现在用的水轮在技术上不知要高多少倍,小巧容易制造,水流的利用效率又高,用它来带动水车提水实际上是大材小用。
包拯让包夏等人注意观察水车的运转,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这木制的东西总的来说还是不太稳定,如果能换成铁制零件的话会牢固耐用的多。
在众人的吹捧声中包拯心满意足的离开了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