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宋缔 我欲乘风归 2183 字 2024-04-20

五万背嵬军及时的赶到了,军旗高高的竖起仿若天上的云彩,见到他们宋军简直比见到亲人还亲,发出一阵又一阵的鬼号……而此时杨仲贤也指挥着西路军开始变阵,从原本的防御阵型开始转换为进攻甚至包围的阵型。

西夏虽有数十万援军,但却被大宋卡的死死的,甘肃军城中的拓跋濠守军也被士气大增的青塘联军所包围,局面急转直下,战场上的瞬息万变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大宋的战法延续自千年的汉家王朝,军中将士有不少人出自于赵祯所创立的军武院,战法这东西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前人用血肉总结出的精华,若是到了专业人才的手中发挥出来,效果大为不同。

最经典的便是利用军阵对敌军进行分割包围,这是战场的艺术,亦是主将,虞侯,校尉,甚至指挥使相互配合而完成的一场盛宴,西路军在杨仲贤的指挥下缓慢而稳健的开始部署,打仗并不是打群架,只要西路军维持好阵形便可起到作用。

况且近十万人的西路军也不可能快速行动,传令都要好一会的时间。

大势已经在完全偏向大宋,青塘联军,西路军,背嵬军,缓缓以甘肃军城组成一个三角形,而原本就没有突围希望的拓跋濠和西夏援军则变成瓮中之鳖。

八千钢锋铁骑起到作用了吗?起到了,他们成功的拖住了西夏援军,同时给予友军以战场最宝贵的东西,勇气。他们无愧钢锋之名,无愧英雄之名。

而此时的拓跋濠在瞧见援军居然想军城移动并且要进城的时候便仰天长叹:“甘肃军司完了……”

甘肃军城位于整个河西走廊的东部,大自然得天独厚的赋予了它特殊的平原地貌,而在它的四周祁连山耸立于南,焉支山雄踞于东,龙首山屏障于北,丘峦起伏,沟壑纵横。

这里是重骑兵冲锋的理想场所,平坦的地势没有多少的起伏,石虎率领的钢锋铁骑在一个大机动回旋的同时,骑兵们端起马鞍上的准备好的棘轮弩向西夏骑兵进行射击,以求最大程度上的杀伤敌人,大宋的棘轮弩已经换代数次,这是专为骑兵所设计的马上棘轮弩,虽然射程减少但也小巧方便许多,并且单手便可以完成上弦动作。

老练的骑士甚至可以撒开缰绳以双手操之,束带绕在板甲的立领上便可起到稳定弩箭的作用,箭支在触手可及的箭袋之中,上弦,搭箭,击发,裂帛之声骤然响起,八千人的骑兵甚至不需要精确瞄准便可把让飞蝗如雨的弩箭扎紧数万人的西夏骑兵中。

西夏人的号角声响起,所有的骑兵除了拖延大宋西路军本阵的外,在听到号角声之后便全数向这八千人的骑兵队伍冲去,他们已经把这八千人的骑兵当成了最大的敌人,势必要围剿消灭,否则便会对他们造成更大的伤害。

西夏人也不傻,如噎在喉的感觉令他们的人数优势施展不开,而宋军和青塘联军的气势愈发的高涨了,一旦久战必会影响士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都被钢锋铁器的惊人杀伤力给吓到了。

人一旦遇到最大威胁的时候,往往是拼尽全力的消灭它,西夏援军便是如此,在他们眼中这八千人的大宋骑兵就是他们最大的威胁,青塘联军是西夏人的手下败将,而多是步卒的西路军所带来的威胁远没有这八千人来的大。

于是壮观的一幕出现了,数万人的西夏骑兵开始对八千人的钢锋铁骑发起围剿,石虎见状非但不怂,胸中的战意更是高涨,嘶声大喝:“执槊!”

简单明了的一道军令在骑兵中被接连大声的重复,八千人的钢铁洪流舍弃了手中的棘轮弩,就在随手插进马鞍的同时捞起得胜勾上的马槊。

骑枪虽然能对敌人在交战的一瞬间造成大量的伤害,但拿东西毕竟不是持久作战的兵器,只不过在一次冲锋中便已经全部消耗殆尽,只能用于冲锋和破阵,像这样的反复冲杀自然是马槊这种骑兵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