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一次难得的重大聚会

与南宋同行 小样有型 2772 字 2024-04-20

张安国指着桌子上的白酒说:“这是六八年时我亲自酿造的五粮液,保存了两吨多,现在大家终于可以一起喝了。”

是啊,二十多年转眼就过去!

吴大鹏问道:“在夏威夷主岛上建的别墅怎么样了?”

安静从一个公文袋里拿出一叠照片,说:“这是我们几家的别墅,现在正在内部装修。”

那里将是他们集体养老的地方,永远不会恐惧之心,永远不会再去为什么而牵挂。

吴大鹏他们随便看了看,感觉符合自己的要求……应该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

现在还无法考虑退休的问题,尽管他们的心理上都认为自己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但是,大家的面相仍是五十岁左右的样子。

吴大鹏和王德发听到高丽国和日本国积极扩展“招募”劳力的业务时,他们先是很高兴……但是吴大鹏有些失望地说:

“大宋政府没有考虑过劳力的事情?他们的民间依然没有人去想办法?!”

安静王后笑着说:“我倒还是希望大宋保持先前的习惯……”

事实上,大宋一代基本上没有奴隶一类,甚至大宋法律都明文规定不许蓄奴……但是,许多农场主购买了“劳力”后,他们是通过签订长期契约的办法锁定“劳力”。

如果是与本民族的人签订契约,他们彼此之间并没有决定人身自由权利,如果彼此不满意,是可以解除契约,其中有长契和短契,甚至一些短工,与流求本岛上的公司雇佣员工一样。

但是,他们对于购买到的黑人“劳力”,有信心对方不会提出解除契约的要求。

直到现在,他们民间的田地耕种仍然还有长期耕种的佃户,他们需要交租子,是稳定户型。

也有一些不固定,或者从其他地方流落此处,几年后会离开,这一类叫做客户。

当然还有一些游侠儿,属于泼皮一类……总之而言,宋朝名义上基本排除了奴仆一类,与唐朝部曲,明清家奴相比,真的文明了好多。

当然,这也许对于宋朝并不压抑商业有关……只可惜,这种契约雇佣关系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后来随着大宋灭亡而流失。

元朝基本上汉人都是奴隶,到了明朝,是半奴半雇佣相互并存,出现了生死契约的家奴和佣工,到了清朝,基本上家奴更多,雇佣关系基本上消失。

所以,大宋帝国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都没有去远方“招募”劳力的习惯。

ps:感谢书友澳洲老吴的打赏。

在他们原定的计划中,小冰河天气将是他们重要的帮手,可以专门用来对付那些以为可以在广阔的草原上随意跑来跑去的游牧民族。

如果选定春季开战,追击到初冬,当寒冬将至的时候,他们还会往哪里藏?!

可以接受投降,但是必须受到审判与清算……没有对罪恶的惩罚,那就是对善良最大的伤害。

他日若是有了机会,他们也许还会被他们的子孙洗地和歌颂……

宋子强对此嗤之以鼻,说:

“我们把产生罪恶的土壤都铲除了,哪里还会有人为他们洗地和歌颂?!

我们的子孙都是白痴??”

万士达则说:“不管怎么说吧,我们把一切脏活儿都干完再说!”

这是对的,他们三个人一致同意,如果大宋年青的官家赵显真的想借收复幽云十六州来提高自己的声望和权力,那么联邦帝国会帮助大宋军队,并且,一定会通过具体的军事行动来支持大宋。

这样,战争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不单单是联邦帝国进攻鞑靼强盗集团,还包括大宋收复故土的成份。

当然,这样的大事还要等吴大鹏与王德发他们两个回来商量。

从大宋境内陆续传回更多的消息。

日本国吊唁团走的路子与高丽团不同,他们的海船直接到了黄河口,转坐黄河上特有的百吨左右的机帆船通过黄河到达一条运河,然后直达新汴京城。

大宋建国初期时首都建立在汴京,这里离江南鱼米之乡比较近,因此,运河的作用就更为明显了。

黄河和淮水的几大支流到汴京都有运河。

早在隋朝时曾经修大幅度扩修的,并且贯通都城洛阳甚至能直接到涿郡的运河在大宋时期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但是,那个时候只能在黄河以南的地方通行,黄河之北的运河已经为当时的辽国所荒废。

当时汴京城里的人们都说,食以漕运为主,漕运以大运河为主。

他们认为运河如果废了,则大众不可聚。

那时,每年通过大运河由江南运到汴京城的粮食,一般都在五六百万石左右,多时还曾达到八百万石,超过了唐朝的漕运量。

至于金银、布帛、香药、茶叶和其他土特产品所运送的数量就不好统计了。

当时的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中,真实地描绘了当时汴河里交通运输繁忙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