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这是皇帝自己放的烟雾?

“那程公没打听过陛下方面的消息?或者传言陛下出事之后,陛下或者皇后那边没有联系程公?”

“我与你们一样,只是听闻传言说陛下秘密出巡时遇刺,但具体怎么样,也不清楚。皇宫从昨日起便全部封禁了,没有消息。再说了,我们这做外戚的,向来小心,也不敢私自打听皇室消息。

至于皇后那边,更是许久没联系了,你们都是知道的,皇后一向贤惠,入宫之后很少与我们联系,更从不与我们聊陛下或是国政之类的事情。”

“程公的意思是,要么陛下真的受刺很严重,要么,或者干脆陛下被刺的这件事情,可能也是假的,只是放出来的风声?”吴棠等三人一下傻眼了,他们明白,若是前者,那帝国就很可能由盛变衰,进入风雨飘摇的境地,而若是后者这样的,那搞出这一幕诡异情形的,就只能是皇帝自己了。

但皇帝为何要这样做呢?三人疑惑地看向程鹬采。

程鹬采情形丝毫不担心,脸上笑而不答,神情莫名。

三人心中一动,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程鹬采可不是像他们一样,四五品官员一下被提拔到副部长之位,程鹬采年近80,历任嘉庆、道光和咸丰三朝,曾经做过湖广总督这样的一品大员,如今又在中华帝国为挂职闲官,可谓成了精的人物,看人看事的眼光可谓毒辣之极。

而他作为两个女儿都成为皇帝皇后皇妃的国丈,整个家族的命运都与皇帝联在了一体,若真是皇帝出了问题,他这做国丈的,岂能像现在这样丝毫不担心?这么说来,陛下肯定没有大碍,那剩下的便是后一种可能:是皇帝自己封锁皇宫,放出烟雾来,虽然目的不清楚,但此时轻举妄动的大臣,必然没有好果子吃,说不定,自己这些人来国丈府,已被人报给皇帝了。

这样一想,吴棠等人顿觉后背发凉,相互看了一眼,顾不得礼数,忙向程鹬采告辞离去,心中暗想着一回到家中便立刻写份奏章写明自己的行踪去向宫中和监察部报备,表明自己的清白。

“胡说!”黄玉昆一把抓住潘文涛的衣领,将这个胖子差点提了起来,别看黄玉昆也是读书人出身,可早年参加太平天国,习练武艺有些力气。他眼神一瞪,凌厉的目光瞪得潘文涛说不出话来:“姓潘的,这这样蛊惑黄某,到底什么居心?”

“黄大人,您,您老可别动粗啊。”潘文涛郁闷了,黄玉昆一向不是莽汉,怎么今日情绪不对啊,他连忙求饶:“黄大人,文涛是为您鸣不平啊!您老想想,您可是天国老人,抛开义王的岳丈这层不说,也是堂堂的排名前十二的人物,很早就封了左一指挥。金田团营时期您就是天国律法刑令的主要制定者,更在陛下被捕身陷桂平县衙监狱时,是您发动会中的兄弟集资捐钱救出陛下,这可是不世奇功啊!

陛下怎么可能连您也不见呢?也正因为如此,文涛这才为您不平。加上那小范大人的确眼圈潮红,声音细听也有些哽咽,必定是遭遇了什么变故。”

听潘文涛这样一说,黄玉昆松开他的衣领,仔细想想,还真是有些道理。

“这么说,陛下还真的碰到事情了?”黄玉昆又摇摇头:“不可能!陛下是上天派来的拯救中华百姓的明君,真龙天子,上天泽及,不可能遭遇什么不测。而且,满朝文武百官都身受浩荡皇恩,唯陛下马首是瞻,岂敢动什么歪心思,不可能有人胆敢蒙蔽陛下,更别说软禁控制陛下了。这绝无可能!

你别再妄加猜测,蛊惑人心了!”

说完,黄玉昆衣袖一甩,大步离开,留下潘文涛摇摇头一阵叹息。

当晚,圣京的多个朝廷大员彻夜难眠。

而国丈府程府之中,也是灯火通明。

凭借两个女儿程岭南和程岭北分别成为中华帝国的皇后和妃子的原因,早从满清朝廷便已退仕的原湖广总督程鹬采又被皇帝冯云山邀请命为监察部的顾问,专门监察朝中百官,说白了就是皇帝的探子,让他们程家无法与朝中的其他大臣过往太密,而他又是国丈,地位超然,不怕得罪谁,正好担任此职。程鹬采的弟弟程焕采也焕发光彩,出任教育部副部长,虽然不是什么显要之位,但也算是相当于过去满清时期二品大员。

不过,因为程岭南一向嘱咐家人得紧,加上两人都是满清降臣,也知道与同朝为官的这些草寇出身的官员们不大谈得来,程氏两兄弟一向低调,国丈府也一向较为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