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峰回路转,死里求活,正是于绝险中见功力,白旗军呆了一呆,鼓声陡然转烈,跟着山崩峡倾般喝起彩來。
郭盛口衔飞箭,却也暗惊出一身冷汗。他唯恐吕方趁胜追击,从口中钳下长箭,闪电般扣弦,“嗖”的一箭向吕方还射了回去。
吕方看到郭盛口接飞箭,逃过了一劫,不由得呼出一口绷得死紧的长气,整个人都松懈了下來。就在这一疏忽的功夫,郭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一箭,早飞到面前。
这一次,轮到红旗军目瞪口呆,大叫一声:“不好!”
这一箭虽然來得突然,但郭盛还射的是吕方的狼牙箭,到底有些不顺手,因此给吕方留下了应变的机会,临危不乱之下,却见吕方看准了箭枝的來势,伸出手中雕弓的弓梢在箭头下微微一垫,那枝狼牙箭准头一歪,直飞到路边去了。
红旗军都是精神大振,轰然叫好。
喧嚷声中,吕方郭盛二人相向微微一笑,彼此都有佩服之意。
“叫二位也看看我手段!”王伦一声暴喝,随即抽出宝刀。
原來,那一枝狼牙箭被吕方一拨之下改变了方向,直冲着路边的王伦飞射了过去。
王伦见狼牙箭飞來,心中暗道:“若直接躲过,也算不得本事!”因此一反手将一口宝刀掣了出來。
刀光一闪,飞临的狼牙箭已经被分成了两段;王伦更不停手,宝刀再颤,两段断箭又化作了四截;王伦使出快刀的手段,宝刀舞成了一团寒光,那倒霉的狼牙箭四变八、八变十六……
转瞬之间,已经被斩成了齑粉。虽说精铁的箭头异常坚硬,但在王伦宝刀的力挥之下,和泥尘却也沒甚么区别。
这手刀法一亮,震惊全场,吕方郭盛齐齐催马而來,到了王伦面前丈许处,二人齐齐勒马,就马上欠身声喏,都道:“不敢请问好汉尊姓大名?”
王伦拱手还礼:“区区王伦是也!”
话音未落,吕方郭盛都是“哎呀”一声,丢开了手中鹊画宝雕弓,齐齐滚鞍下马,跑到王伦身前。
王伦在旁边留神看着,心中暗暗称奇。要知道戟这种兵器,只在先秦时风行,到了三国魏晋之时,虽然还有张辽、典韦这等使戟的将军,但主要已用作仪仗。
到了北宋,军中流行兵器并无用于战斗的长戟,就是仪仗用的门戟,也全是木制无锋,门设架而列之,谓之棨戟。
谁知今日,还真有两个持戟的壮士,复制出了一身的行头,正儿八经的比起戟來了。
王伦看得津津有味,一边看一边以旁观者的角度在心里打分:“三国时吕布用的兵器其实是长矛,小温候吕方却还是按传说拿了柄方天画戟,严格的來说已经失分了;唐初名将薛仁贵倒是擅长用戟,征辽东安市城时,他自恃骁勇,要在唐太宗李世民面前显功,因此穿了与众不同的白衣,挂弓挥戟,大呼自名,裂阵排垒,当先而入,就此一战成名。这郭盛使这月牙戟,倒还是历史和传说并重。”
虽然王伦心里偏了郭盛三分,但对影山之间的驿路之上,吕方郭盛二人却是斗得难解难分。
打斗好恶,厮杀正猛。月牙戟横行,回回不离魁首;方天戟霸道,时时砍向项颈。戟口上卷一阵狂风,尖刃中迸几道惊雷。戟带声响惊敌胆,刀闪寒光乱人心。各人窥破绽,那放半些闲。
二人两条铁戟,挥洒起寒风阵阵,碰撞出星花点点。又斗了三十余回合,兀自不分胜败。
见他们好本领,王伦就生了惜才结识之心。梁山马军人手不足,这二人都是好人选。只是眼下二人招招不离险处要害,一副拼命摸样,王伦也是为难。
又斗十余合,吕方郭盛心中都是暗暗佩服对手了得。两马错镫时,郭盛便叫道:“吕方,明人不做暗事,我要使弓箭了,便叫你见识一下,当年白袍三箭定天山的手段!”
吕方也大笑道:“米粒之珠,也放光华?今日且叫你开开眼界,知道甚么是辕门射戟的本事!”
二人背向催马,彼此相距约一百步时,才拨转马头,相对而驰。这时双戟都已经挂回了鸟翅环得胜钩上,吕方郭盛双弓并举----几许吱呀声,可知弓开如满月;一瞬铁弦响,便看箭去似流星。
一枝狼牙箭和一枝雕翎箭,如闪电般相向扑來,却在半路上箭头碰箭头的撞在一起,折成了四截,向四下里飞溅了出去。
两边二百多小喽罗加一个王伦,都轰雷般喝一声彩。
“好手段!”
李助见这两位骁勇,也由衷赞道:“如此手段,我不及也!”
那边吕方郭盛都是精神一振,郭盛便一挥手:“击鼓!”
白旗军中,催阵的鼓声顿时爆豆儿般震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