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秦淮河

水浒大寨主 羊三泰 2459 字 2024-04-20

王信却是没有半分遮掩,径直将来意道明,倒是让走下一半楼梯的老鸨又一路蹬蹬蹬的跑了上来。

石秀初时不知王信的目的,这时也猜到了一两分。

“小女子与官人从未见过,这赎身一事……”

李巧奴的身契自然在那老鸨手中,可眼前这俊朗男子自己素昧平生,一见面就要给自己赎身,李巧奴心中自然存了几分顾虑。身在这风月场所,自己这上半辈子已经是一杯苦酿,若是再所托非人,下半辈子岂不是也毁了。

况且她与安道全正是情投意合的时候,实在不忍心移情别恋。她还在等着安道全!

“五百两!”

王信很是干脆的给出赎身价,惊得李巧奴颓然而坐,一旁的老鸨却是喜笑颜开。不等王信反悔,径直收了桌上的那锭足抵五百两银子的金锭。回身就从怀中取出李巧奴的身契交到了王信的手中,而作为当事人的李巧奴,只能在一旁眼睁睁瞧着,毫无办法。

“这位大官人如此慷慨,巧奴,以后你可有好日子过了!”

“滚!”

前一刻还笑意盈盈的李巧奴,这会儿却是柳眉倒竖,将那老鸨喝斥下楼。之后,回转身子朝着王信盈盈拜倒道,“自今日起,奴家就是官人的了。为奴为婢,任凭处置,只求官人怜惜一二。”

虽然得了自由,李巧奴却是没有半分欢喜,语调哀婉。

“李姑娘误会了!”

王信将李巧奴从地上扶回座位,将桌面上的身契轻轻推到其面前道,“在下家中有亲眷身染重病,听闻江宁安神医妙手回春,不远千里赶来延请,还请李姑娘在神医面前转圜一二。成与不成,这身契都算是在下的一点心意。”

言下之意,却是知晓安道全与李巧奴的事情,打算成全二人。

江宁,又名建康、金陵,是一百多年前的南唐故都。

此时的江宁府,是江南东路的首府,虽不在北宋四京之列,可城池广阔,气象万千,堪称东南第一大府。

这江宁自古以来不同于北方都城,多了几分江南的脂粉气息,唐时杜牧《泊秦淮》一诗中就曾提及商女不思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由此可知,在唐时,这江宁城的秦淮河上,就有了名士歌妓相互唱和的事。

王信二人入江宁城后,石秀也不知那神医住所,而是寻了一处客栈安置。这客栈好巧不巧,就在秦淮河上。

北宋是个商贸发达的朝代,而此时南方的泉州、明州又是大宋最为繁盛的海港城市,间接也带动了整个江南地区的商业发展。作为东南第一府的江宁,自然也是商旅云集,秦淮两岸的瓦舍酒楼,连绵不绝,虽比不得东京汴梁,可对于第一次到南方的王信而言,却也是目不暇接。

安置好住所,已是黄昏,石秀一心想要找寻神医,这时却是无从入手。还是王信思路活泛,直言这秦淮河往来人员众多,或可探听一二。

说走边走,二人随着人流沿着秦淮河岸一路赏玩。一路行到乌衣巷附近,此处正是秦淮河最为繁盛之处,四周人流如织,酒肆勾栏林立,容易打探消息。王信径直选了一处装饰最为奢华的酒楼,昂然而入。

王信本就一副玉树临风的公子哥模样,进了酒楼后,立时被店小二引往二楼一处雅间,不一会儿,水陆珍馐便如流水般上了席面,直瞧得跟在一旁的石秀暗自咋舌。

这次出远门,一路紧赶慢追,走的大都是水路,吃住上面自是马虎应付。

路上自然不能计较太多,现今这会儿已经进了江宁城,况且又不是囊中羞涩,王信便打定主意要好好吃上一顿,了解一下这个时代顶尖酒楼的烹饪水准。

其实这个时代,食物大都以烹煮为主,至于各式调料,却因海贸发达,并不缺乏,只不过价格高昂,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承受的。在士大夫阶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已经成了大宋上下官员的追求。

从仁宗时期的寇准,到其后的欧阳修,苏东坡,一直到现如今的蔡京,不论这些权相秉政如何,对于这吃的方面,却都是精益求精。

相比于后世的花样繁多的烹饪手法,宋代的酒楼还是欠缺了许多,可是在食材和用心上面,却又远比后世的酒楼要强的多。十多道各色菜肴,几乎各有各的特色,让王信和石秀两人吃得好不畅快。

当然,这一顿所费不菲,足抵得上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所需,不过对于王信这样家资万贯的土豪而言,却还在承受范围之内。不说扈家庄的产业,就是打下祝家庄后王信也得了不少金银。

“小二,你们久在这秦淮河上行走,可知道有个唤安道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