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乡试由朝廷选派得力大臣赴各省充任正副主考官,此次北直隶乡试的正副主考官是翰林院编修陈文与监察御史王鉴。
陈文与王鉴都是正统元年的进士出身,陈文是榜眼,入翰林院为正七品编修,王鉴是二甲第一名,入都察院为正七品监察御史,两人各自苦熬了十来年,如今终于等来了机会,只要主持好此次乡试,二人必定可以再上层楼,所以虽说只是主持北直隶乡试,在乡试的前两天二人早早便进入贡院,会同几名同考官焚香沐浴,然后静待乡试开始。
八月初八午后,赵彦与张文渊自客栈中起身随着人潮向贡院门口涌去。
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以及异常严苛的搜检之后,赵彦与张文渊终于如愿进入了贡院当中。
路过贡院明远楼时,旁边有一棵古槐,其势如卧龙,相传这里是文光射斗牛的地方,与考生的文运有关,故称‘文昌槐’,考生们都要膜拜,以登龙门,赵彦不想表现的太过异类,也恭恭敬敬的对着这棵古槐拜了拜。
分给赵彦的号房是丁字巷六号房,与张文渊并不在一处,而贡院内的考生之间严禁说话,所以赵彦与张文渊相互间拱了拱手,便转身向丁字巷走去。
每个巷口都有两名军士站立,考试的时候他们会协助监考官维持考场秩序,赵彦想将手中的号牌递给他们看看,其中一名军士却挥了挥手,示意赵彦自己进去找自己的号房。
进入考场的时候,每个考生都发给了两个牌子,一个是代表号房位置的号牌,另一个则是恭牌。人有三急,考试的时候如果想上厕所,可以将恭牌往外推,即为要出恭的意思,到时会有军士领着考生去茅房解决问题。
赵彦找到丁字巷六号房,将背上的行李放下,心中暗自庆幸自己这个位置离茅房不算太近,要是被分到了巷子头上的一号房和二号房,考试的时候闻着茅房中的味道,恐怕什么文章也写不出来。
到了天色将将擦黑的时候,所有考生才全部入场完毕,考生总数不过两千人左右,之所以入场如此缓慢,实是因为搜检太过严格。
应考士子必须穿拆缝衣服,单层鞋袜,皮衣不得有面,毡毯不得有里,禁止携带木柜木盒、双层板凳、装棉被褥,砚台不许过厚,笔管须镂空,蜡台须空心通底,糕饼饽饽都要切开,与会试时的搜检几乎是一个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