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又来一次】

明鹿鼎记 轩樟 7639 字 2024-04-20

“等你长大点就懂了,很多东西都比命重要,尤其事关尊严!我若退缩,这件事情,会一辈子纠缠于我。”韦宝微微一笑,没有想到吴三桂这么个12岁的人,脑子倒是很全面,看来之前自己觉得这家伙完全只是一个莽夫的想法,还是有偏差的,吴三桂算是粗中有细的人,又有一股将军的豪气,看样子,历史大多数时候都不是偶然的,一个知名历史人物之所以能在时代占有一席之地,自然有他的道理在。

急于本地人的排外性,基于世家制度,其实辽东战场选拔将军的层面很狭窄!世家子弟不过百人,吴三桂才12岁就勇武异常,长大后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将军,的确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韦宝知道自己就算因为实力提升,能与吴家平起平坐,甚至超越吴家的地位,也不可能将吴家挤出历史,挤出辽西辽东,因为他们是一个势力集团!

随着穿越时间的延伸,韦宝越发体会到,即便他能改变某一个历史事件,改变某一个人的命运,做到取而代之,但他也不太可能改变历史的大趋势,大趋势便像是一条看不见的天时巨龙,在这时空中,它是独一无二的主宰者!

所以韦宝要做的只是顺着历史渠道发展,顺应历史,加快自己的发展速度,以期待有朝一日能与那时空苍龙交锋。

如果有可能的话,韦宝愿意试着去改变,去影响吴三桂这种‘铁杆汉奸’。

“哈哈哈哈,命都没有了的话,要尊严有何用?”吴三桂不理解的哈哈大笑。

很多在场的学子附和的觉得好笑,极少有人觉得韦宝说的对。

韦宝黯然看向众人,这帮学子,在书院中谈论辽东战场,谈论蓟辽总督总体战略的时候,一个个义愤填膺,都是铁杆的不能再铁杆的力战派啊,那场景,韦宝历历在目,就如眼前。

但真实的他们呢?生活中处处表现出来的,有半点血性?这帮嘴炮王者们呀,也就只能停留在嘴炮层面了。

“算了,别和他说了,既然这么喜欢被揍,三桂,等明日府宴结束后,你便好好给这位韦公子一个教训吧!”吴雪霞本来心里就有点小气,这时候忍不住瞪向韦宝。

“那万一我要是赢了呢?”韦宝笑眯眯道。

吴三辅闻言,眼睛一亮:“既然韦公子这么有信心,不妨加赌注吧?韦公子,还坐庄不?”

韦宝一汗,自己也就是说说场面话罢了,加个毛的赌注,虽然自己这段时间练武很勤勉,但这才十几日功夫,哪里能和已经苦练了七八年,自幼便习武的吴三桂比?

太极拳再厉害也不是什么能呼风唤雨的法术神通好吗?

其他的公子哥们听闻又有的赌,都像是打了鸡血一般跳起来,纷纷起哄,要求韦宝坐庄。他们有一个算一个,在场的公子哥过百人,哪一个没有在这次韦宝的院试当中输很多银子?

韦宝能考中秀才,但是一万种可能,也没有打赢吴三桂的可能,所以众人的积极性又成功的被调动起来了。

喊得最凶的便是汪东明、汪灿华、方安平几个现在正与韦宝同窗就读的公子哥。

“韦公子,赢了这么多银子,不在乎再来一次吧?”汪东明大声怂恿道。

“行,玩玩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我若输了,一百赔一!我若赢了,一赔一。”韦宝笑眯眯开出筹码。以他这趟坐庄来观察,整个辽西辽东发掘最大潜力,顶多拿出一二百万两纹银,一百赔一的话,输了也顶多赔偿一二万两纹银罢了,就当返回一点给众人,也让旁人心里好过一些,同时还能树立个我这人好赌,对钱财不看重,左手来右手去的印象。

这样的话,王体乾应该就不会太拿我赢了很多银子的事情当回事了吧?

“一百赔一?”

众人发出一声唏嘘,汇聚在一起,嘘声不小。

“韦公子,那还赌什么啊?下一万两纹银,不过赢一百两纹银而已。”汪灿华忍不住吐槽道:“韦公子,难道你这么不看好你自己吗?刚才你不是说的很豪气?”

“我说的豪气,是我说宁死也要赴约,是这份雄心壮志显得豪气,我可没有说我比试能赢啊。”韦宝对众人道:“我有没有说过?我刚才,没有这么说过吧?”

一帮公子哥被韦宝带了风向,一起摇头说没有。

“可是一百赔一,这也太少了,谁还有兴致嘛?”方安平阴阳怪气道。

一帮公子哥纷纷附和,都说韦公子这一下,太小气了一些。

韦宝呵呵笑道:“那要不然,你们来坐庄,我下注吧!”

额。

没有人说话了,谁敢做这种有输无赢,一边倒的庄啊?

“要不然,五十赔一吧?”吴三辅打圆场道:“一百赔一的话,的确太扫大家兴致了,不差一倍。”

韦宝笑着点点头:“既然吴二公子这么说了,那就五十赔一吧!仍然老规矩,喜欢下注,都可以上我们天地商号去订立契约,明天开始押注,两日后午时,在海商会馆门前比试。”

众人像是占了多大便宜一样,轰然叫好,都说韦公子就是豪气。

韦宝暗暗好笑,我豪气吗?五十赔一,就算有人出一百万两纹银,我也不过是赔付两万两纹银罢了。你们是不是觉得我明明要挨打,还贴钱挨打,不是豪气,而是很贱吧?

“这回,我也要下注!明天我就下5000两纹银!这一百两纹银,我稳赚了!”吴雪霞对韦宝说完,拉着吴三桂走了。

吴三桂边走边道:“姐,我到哪儿去弄银子啊?我再拿不出银子来了,真可惜啊。幸好你没有在韦宝考秀才的时候下注。”

一帮公子哥们也开始纷纷谈论,到哪儿去筹集银子,以及筹集银子的各种方法,气氛好热络。

上层社会的纸醉金迷,韦宝早已经见识过了,却还是低估了一帮公子哥们的积极性,谈起赌来,甚至比谈论怎么喝花酒,怎么找姑娘,瘾头更大。

韦宝看着吴雪霞离去的倩影,不由大汗,即便是你们都认为我肯定输,毕竟是我请客的宴会,你们低调一点好不好?

‘说我没脑子,这个混蛋。’吴雪霞生气的暗忖,不过他似乎说的也没错,我以啥身份帮助韦宝呢?

她知道韦宝要想在辽西立足,受到别人的认可,就需要很多富户的支持,形成话语权,结交更多的本地望族。

若是韦宝成了吴家女婿,这事情太简单了,以吴家的威望,韦宝现在也算是有点小资产的人家了,立马能成为望族中的一员。

想到韦宝做吴家的女婿,吴雪霞粉脸瞬间红的发烫,暗忖自己是怎么了?怎么能有这么奇怪的想法,太不行了,自己怎么会想要这个混蛋成为吴家女婿?不行不行。

韦宝看着吴雪霞离去的身影,微微一笑,揉了揉太阳穴,感觉酒劲有点冲头,也回屋睡觉去了,预备晚上大干一场。

晚上来了二三百人,都是曾经就读于山海书院的学子,和仍然在山海书院读书的学子。

多数人都有爱占便宜的毛病,富家子弟也不例外,免费吃饭,不来白不来,况且如果这么个同窗会真的搞起来了,而且搞的好的话,以后的确是一个方便大家联系的纽带,来了绝没有坏处,所以人到的很齐。

除非是因为家境贫寒,已经流落外地,不在本地的学子,否则几乎都到了。

廖夫子见着这么多许久没有见过的学生,也抛开了心头的疼痛,跟大家热络的聊天。

二十年的光阴,如同飞逝,很多当成的青葱少年,现在都中老年了,众人聚在一起,自少不了很多感人的画面。

韦宝睡了半个下午,此时酒劲早就去了,精力充沛,精神饱满的与众人应酬。

宴会气氛很好,喝酒唱歌,不一会之后众人就喝的放浪形骸了,美酒如喝水,佳肴如流水,这种奢华时刻,谁不喜欢?

“公子,按照你先前吩咐的,对科考失望,对朝廷失望,并且是有才华的学子,我把名单弄出来了,这上面基本上是有童生或者秀才功名的人,还有几十个是虽然没有拿到童生功名,但学问不差的。我已经跟他们简单谈过了,都有到咱们韦家庄去的意向。”刘春石偷偷的来向韦宝汇报,他说话都说的嗓子有些哑了。

韦宝将结交有才学,又能发展的寒门子弟的任务交给了刘春石,现在看来,刘春石做的很不错,韦宝看了看那份一百多人,快二百多人的名单,点点头。

刘春石见公子不说话,以为公子嫌弃人太多:“给这么多人赎买欠据的话,得上万两纹银吧?要不然,我再斟酌一下,去掉一些人?”

“一万两纹银是小意思!都弄去,弄去之后,再着重考察,实在不能归心于韦家庄的,再弄走便是了。”韦宝不会将银子放在第一考量标准,现在银子对于他来说,暂时不缺了。

没有钢铁厂、大型化工厂,那些高消耗的产业投资,暂时都是小打小闹,四十万两纹银用于建设,绰绰有余了。

不过,韦宝打算吐出来一些给王体乾,这事情肯定纸包不住火,恐怕现在已经传遍整个北直隶了,王体乾不可能会不知道,太监本来就是以耳目众多闻名的。

而且,银子也不怕多,韦宝的造城墙、造防风林,大面积垦荒种树,开辟农田,修筑引水渠排水渠、修建河堤海堤,修造海港码头,哪一项不是耗资百万两纹银,甚至是千万两纹银以上的大工程啊?

要将一片完全荒芜的土地,建造成准现代化标准的堡垒型城市,韦宝保守估计,至少要十亿两纹银开外!

几十万两纹银,也顶多保证暂时不用为了流动资金犯愁。

得到了公子的明确指示,刘春石心里有底了,点头道:“公子,那我接着去陪那些书生了。”

韦宝笑着点点头:“做的不错,以后这些人,主要由你联络,到了韦家庄具体怎么分配,也由你办。有了这些人加入,可以建起十座一体化学校。”

“是,公子。”刘春石欣喜的一笑,他也很重视教育。

韦宝的一体化学校,指的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放在一起的学校。

因为韦宝小学才读3年、初中2年、高中2年、大学2年,九年时间,就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

他觉得这样已经足够了,在这个时代,学的东西有限,若不是考虑到很多人需要半工半读,还能将时限缩短,因为韦宝的教育体系中,是可以自学,自己选择提前考初中,或者考高中的。

很多参加过扫盲班的人,已经可以尝试考初中了。

在韦宝的预计当中,五年之后,韦家庄就很有可能出一批他的新式教育出来的大学生!

韦宝相信,这帮饱读诗书的学子们,进入新式教育,只要接受认可了,学习的速度一定是惊人的,他们都可以边教书,边承担第一批学术开拓者的任务。

韦宝制定的制度,法律法规,好些东西他自己是只知道个大意,知道内涵和方向,但是还需要有人吃透,有人精耕细作的去播种,去传播,去让每个人都适应他的体制。

不光挖掘本地人才,韦宝甚至还让统计署向外要‘外教’了!

弄几个长期生活在大明的有真才实学的传教士来教授外语和数理化方面的知识,也在韦宝的计划当中。

他不怕这些人泄露韦家庄的事情,只要肯签订五年协议,肯在韦家庄待满五年以上,韦宝相信,即便到时候要走,也不怕了,因为五年的时间,足够他将韦家庄发展成一个堡垒型城市!

到那个时候,自己在官场应该已经起步了吧?应该已经有能力庇护韦家庄了吧?

即便是在官场发展的不好,有韦家庄这种堡垒型城市在,切断对陆地联系,专门发展东北海域的商贸,自给自足不成问题,大不了做个小割据者就是了。

辽西辽东这边,本来一大堆世家就是这种小割据者嘛,家家都有一块地盘,这不算什么。

有了这些有功名的学子,往后自己发展好了,还可以给他们捐官,捐监在这个时候很流行。

童子试关卡重重,应试者其实不经过童子试、科考的,也能参加乡试。

纳粟入监这个制度始于明代中叶,一直行至清末。

纳粟入监是用银子捐一个监生,取得乡试入场资格,有了这个资格,甚至不用参加科考,不一定要在国子监读书,这就是俗称的捐监,亦称例监生、捐监。

《明史选举志》:“例监始于景泰六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只是这个方式总是会被人看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