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还坐庄赌的很大吗?难道是胸有成竹?”
全场的焦点,瞬间凝聚到了韦宝身上,只见韦宝收拾了文房四宝之后,收录在一张极其漂亮的金丝楠木锦盒之中,夹在腋下,一只手握着考卷,潇洒的起身。
韦宝的座位到监考众人的座位,不过两步,所以韦宝两步就能到案子前面,笑问道:“交给哪位大人?”
主考熊大人面无表情道:“拿来吧。”
韦宝点头鞠躬,将卷子呈给这位干巴巴,瘦小,五十岁上下,满脸胡子的大人,这人相貌有些出奇,说像文官吧,这造型,尤其是不修边幅的气质,倒是有点像武将,说像武将吧,这身形,小风能吹倒,也只能当文官了。
台上的四五十名官员,大都下了注,就连知府祖光耀和祖光耀的事业祖春才,也下了重注!
祖春才说是惋惜韦宝不知道天高地厚,做这个庄,但是祖春才偷偷的,也让人跑到天地商号下了1000两纹银的重注!
他这个事业虽然很有油水,家底不错,但是平时开销也大,1000两纹银,也是祖春才三分之一的家当了。
祖光耀不声不响的,胃口却极大,一次性押注20000两纹银!在官员当中,仅次于吴襄,不过祖光耀是让老婆的弟弟去下的注,并没有很高调。
众人最关心的就是韦宝考的怎么样,不由的都围拢来看。
主考熊大人,只看了一眼,不过十来秒钟,便将卷子卷起来了,对众人道:“诸位大人,为何这等关心一个考生的考卷?”
众人急忙一起摇手,都说没有。
这么点时间,大家还什么都没有看见呢,只知道韦宝都答满了,而且,韦宝的字似乎写的很不错。
韦宝能不能通过秀才?
虽然大家都确定这次没有人能够通过秀才,更不用说韦宝了。
大家之所以这么确定,是因为知道吴襄下了重注,见连吴襄这等身份,都跟这个‘铁面’主考说不上话,知道这次肯定不存在弄虚作假的可能,搞不好这次整个辽西辽东的院试,又得画鸭蛋。
“吴大人,不会出什么岔子吧?”一帮官员不放心的跑到吴襄旁边,将他拉到角落,轻声问道。
吴襄道:“你们都来问我做什么?我知道会不会出啥问题?不过我派人打听了,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应该跟往年差不多吧。”
大家听吴襄这么说,稍微放心了一点,而且都知道吴襄下了五万两纹银的重注,人家肯定是一条心,问了也是多此一举。
“都安心吧,等着收银子便是了!再有两个时辰,等考生都叫了卷,半下午便能批改完,到时候就知道结果了。”一名官员喜滋滋的道,他下了500两纹银,已经想好了,等下600两纹银回炉,是什么高兴情形了。
“对对,我也派人去顺天府问过了,这趟院试与往常并无不同,朝廷并没有发过啥文书,都放心吧。”一名官员附和道。
“大家不用这么紧张,我已经跟咱们本府的提学打过招呼,让他们都盯紧点,绝不会有舞弊的事情发生的。”祖光耀微微一笑。
有人立刻将本府的提学找了过来。
提学道:“大家放心吧,这个熊大人是出了名的一根筋,办事极为刻板,两袖清风,不与人多交流。要不然哪里有进士做官二十多年,仍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礼部主事啊?”
虽然在这个考场,是礼部主事最大,但是这名永平府的提学,其实在官职上,是和礼部主事对等的,所以在人后,并不是很看得起熊大人。
众人闻言,更加放心,虽然官场上的人,九成九都是能投机取巧,善于钻营的人,但是也是有耿直之人的,大家听提学这般说,便知道那个主考熊大人是个迂腐的酸文人,更加放心。
“我没说错吧?都打听清楚了,能有什么事儿?”祖光耀笑道:“你们什么时候听说咱大明科考有舞弊的事情啊?”
一帮人立时乐滋滋的夸赞祖光耀秉公办事,能力高啥的,把个祖光耀乐呵的眉花眼笑。
大家越谈越高兴,瞬间从谈科考的事情,谈到了等会上哪儿去玩,不少官员都是从山海关过来的,与永平府这边的官员有日子没有见面了,官场上的人,大都互相认识,就算不是好友,见了面的情况下,一个个甚至比穿一条裤子的至交好友更加亲密。
随着韦宝交卷,原本坐了四五十人的监考台,便只坐了礼部来的几个人,还有几个永平府的提学了,看热闹的官员们在韦宝交卷之后,哪里还有耐心一直干坐着。
韦宝叫了卷,出了考场,深呼吸一口,顿时感到轻松了不少,虽然结果尚未可知,但是总算是考完了,成不成的,就真的要看造化了!
范大脑袋、王秋雅和廖夫子等人见韦宝出来了,急忙围了上来。
今天考试的有77人之多,光是曾经在廖夫子的山海书院读书,或者是以前读过书的学子,就占到了五十多人!所以廖夫子比考场中的学子们还要紧张的。
“韦公子,也不多检查几遍啊?这么早就出来了?”廖夫子道。虽然明知道每年院试都没有人通过,但是廖夫子仍然很紧张,很希望自己书院有人能考上秀才,那样的话,他的书院名气将更大了,甚至能跟北直隶的一些大书院相提并论,否则的话,名声永远出不了辽西。
“已经检查好几遍了。”韦宝微微一笑:“再检查几遍,也还是那样,我的水平是找不到修改的地方了。”
廖夫子嗯了一声,“交卷就交卷了吧,好好歇息一下。”反正也不认为韦宝能过关,而且廖夫子也偷偷押注了800两纹银,将他自己和老婆子两个人存了多年的银子的半数都拿出来了,自然内心中,也是希望韦宝不通过的。只是出于一个夫子的习惯,在考生考完之后,总是会说一些怎么不多检查几遍这样的废话。
“有点饿了,夫子,要不要到对面茶馆去喝杯茶,吃些点心?”韦宝问道。
“不了,你们去吧,我还是在这里看着才安心。”廖夫子笑道:“这考场中,一多半的人,都曾经就读于咱们山海书院呢。”
韦宝点了点头:“记得跟大家说,晚上都别走,开榜之后,咱们推举一个中了秀才的人,办同窗会的事情啊。”
“放心吧,我已经跟很多人说过了。”廖夫子答应着,却没有说出他内心的潜台词,秀才这么好中?还想着秀才牵头搞同窗会吗?你还是先想想,等下开榜要是落榜了,你上哪弄那么多银子,赔出那么多银子吧?
要是赔不出来那些官老爷的银子,你就等着死吧,廖夫子想到这里,对韦宝叹口气。
韦宝大概能猜到廖夫子心中所想,见廖夫子叹气,不但不生气,心里反而有点温暖,不管廖夫子是否多爱钱,总还是存着一个夫子的善心的,至少有点关心学生,这对于一个夫子来说,就已经差不多了。
反正韦宝从小到大见过的老师,多为只是将当老师当成是一份工作,极少付出真情,极少有人将学生当成孩子。
想到此节,韦宝顿时心中哇哇凉。
这不免让韦宝感到心慌,若是没有‘队友’支持,这众目睽睽之下,辽西辽东这么多下了重注的人,都希望自己落榜,可都在考场内外盯着呢,自己还有机会吗?
王体乾不可能没有安排吧?难道?真的要让这次参考的所有人都成为秀才?
这种可能性很低吧?
韦宝左思右想,实在是搞不懂,尽力让自己保持平静。
却还是忍不住有些后悔,自己坐庄这件事情,可能办的太高调了!
不光增加了考试难度,韦宝也想到了后果,真的赢了这么多银子,这事情只怕不用多久就能传遍整个大明,到时候王体乾能不知道吗?
王体乾知道了之后,肯定会想自己才花了两千两纹银,便赢了三十多万两纹银,人家王体乾能善罢甘休吗?
太高调了!本来小赚一点就可以了。
韦宝摇了摇头。
搜身完毕,这才正式入场。
一看位置,韦宝差点没有晕倒。
这次韦宝的座位,正好排在了最靠近监考席位的那一排,就在一堆人的眼皮子底下啊,手机也用不上了!
这次监考的阵容十分豪华,几乎整个永平府的官员都来了,还有不少像吴襄这种的‘临时视察’官员。
长长的一排桌子后面,居然放了五十多张椅子,人人前面一盏茶,弄得跟看戏差不多。
这趟来参考的考生,是历届最多的,有七十多人,但监考的官员就快与考生数量差不多了,这还不包括一些现场的衙役。
两个人监视一个人考试都有多。
本来辽西辽东有童生资格的人,有上百人,快二百人,不过很多人知道考不中秀才,也就不来考了,缺考的比重很大,另外绝大部分寒门子弟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受限制,这种大灾之年,连饭都吃不上了,哪里有力气考试,哪里有银子报名?
韦宝研磨完,将毛笔浸泡在墨汁中,等待考官出题。
到了这一场,韦宝反而不担心考试内容了,即便是无法用手机,他也不担心。
因为科举最搞笑的地方是,除了县试和府试,要考大量基础知识之外,后面基本上是八股文。
其实八股文更加难写,但是可以背诵范文啊,其实相对于完成试卷来说,难度反而降低了。
只是越容易完成,百分之百的人都能完成,想出成绩也就越难。
要不然那些通过了秀才考试的人,哪个不是基础知识扎实的人?为什么还有很多一辈子无法中举的人?
别说中举人,中进士,就是很多通过了童生考核的人,一辈子无法中秀才也多的很。
这就是科举最大的弊端了。
在韦宝看来,科考到了秀才这一步,完全可以停下来,等于学语文学到头了,再往上学,毫无意义,反而将很多人推入牛角尖,推入死胡同,彻底变化为读书鬼,迂腐的书呆子。
有侥幸杀出重围,中了进士做官的人,也多半性格不正常了。
长期在这种无意义的,且命中率全靠信仰的状态中生存,人的性格不怪异才怪了。
院试更加严格,从各地请来的夫子们当场出各种类型的考题。
总共是四书五经,九大分类!
每个分类若干考题。
然后通过现场遴选的方式,抽出每个类型的考题,再通过遴选的方式,选出四道题。
这基本上杜绝了泄露考题的可能性!
影视剧和小说中经常爱弄提前泄露考题的桥段,而事实上,在明代你事先知道考题的意义不大,要买通十几个各地的夫子,这得多大的难度啊?而且每个夫子好几道题,你得全部背下来才有意义,这得四五十道题呢。
因为是从这四五十道题当中抽出四道题,这前期的作弊工作,几乎不可能完成。
所以韦宝从来没有将心思花在提前弄到考题上面,他做的每一步,都以保密为第一准则!
找王体乾帮忙的事情,也只有他自己,王秋雅,送信的人,李成楝,和王体乾的亲信亲戚,王体乾,等少数几个人知道,泄露的可能性很低,所以韦宝才敢这么大张旗鼓的造势,敢坐庄,不怕事情败露。
不一会儿,遴选考题工作完成,衙役举着牌子,绕场给学子们看。
韦宝先用草稿纸,将四道题的题目都记下来,然后开始答题。
在韦宝看来,他事先背的几篇例文,和这次的考题稍微有点出入,但是出入不大,学了一个多月,他已经不是当初毫无动笔能力的小白了,自己也能添加个一两句话上去。
韦宝先根据题目的意思,自己写上几句话,用来点题。
然后根据记忆,将自己背诵的例文誊写出来,在草稿纸上聚精会神的开始答题。
四五十监考官员的注意力,基本都在韦宝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