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袁术实在是扶不起的软蛋子,反倒是袁绍在北方的势力越来越强。
当然,就原本历史上的袁绍而言,他只能算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这算是大家族的良好传承了,可惜他却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故而袁绍即便是拥有了雄厚的家底,却还是被更擅长军事的曹操灭了,从而让袁氏的野望落空,反而白白让曹氏篡夺了大汉天下。
只是曹氏大魏依旧不是世家大族所喜欢的代言人,曹操所属的曹氏家族实际上是依附刘汉皇室的宦官势力扶持起来的,所以曹操不算是世家大族的自己人,他对世家大族势力也有着很大的忌惮。
这从曹操唯才是举,不在乎是寒门还是庶民出身的人才政策,便可以看出曹操对世家大族的抗衡,他需要扶持寒门、庶民的人才来对抗世家大族。
比如早前曹操任职洛阳北部尉的时候,在官署门口放置了十多根五色棒,凡是有犯事的人,无论什么出身都是一顿教训,其实曹操针对的主要就是洛阳那些世家大族的纨绔子弟,这就可以看出曹操当时有些像是被推出来当狗咬世家大族子弟的意思。
另外杨修之死,要说杨修因为太聪明了才会被曹操杀死,其实只能算是一个因素,更应该追究的还是杨修的出身,谁让杨修是当时仅次于南阳袁氏的弘农杨氏子弟呢。
曹操就是要打压世家大族势力,自然要弄死世家大族势力中的杰出年轻子弟了,否则郭嘉、戏志才这样的聪明人,曹操为何就用的很放心呢。
哪怕荀彧、荀攸这样扶持曹操上台的心腹人才,最终也还是因为他们的世家大族出身,受到了曹操的猜疑,从而死在了曹操之前,一个病死,一个据说是服毒自尽。
要说他们真是因为忠于汉室天子,不希望曹操篡权,从而在后期和曹操离心离德,估计也只能骗小孩子了,以他们的聪明,怎么可能不知道曹操的野心,怎么可能会为了汉室而扶持曹操这个奸雄呢。
当然,随着曹后,曹丕使用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后,实际上已经推翻了曹操原本的用人政策,已经说明曹丕向世家大族势力妥协了。
但曹氏的大魏终究还是没能维续,随着河内司马氏的上台,司马懿这个同样属于世家大族势力出身的聪明人,先是躲过了曹操的屠刀,然后通过投靠曹丕而趁势掌权,于是天下最终又落入了世家大族出身的司马氏手中。
好吧,说了这么多,其实也就是说明袁绍其实对于这天下早就有了亟欲之心了……
袁绍虽然对于曹操之前的忽悠很是不满,派出了颜良、文丑过来打酱油,可他毕竟也是有志天下的枭雄啊。
一些历史学家对于东汉末的局势有过研究猜测,按照他们的说法,东汉的覆灭很可能是有人在背后推动而成的,可以说充满了阴谋诡计。
比如最初的黄巾起义就是有人故意支持而成的,所以黄巾太平道最初表现出来的很多造反迹象,都被人掩盖了下来。
很难说这是汉灵帝刘宏用以消减世家大族势力的阴谋,还是世家大族势力借以分割地方实权的谋划。
反正在汉灵帝早期,就曾一次次以“党锢之祸”为借口,竭力打压世家大族势力,那些被冠上结党名头的,都是世家大族的名人。
另外那以皇帝身份卖官鬻爵的荒诞事情,扶持十常侍来对付外臣,根源也是汉灵帝对于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体制的反击。
种种的一切,都可以看出汉灵帝对于世家大族的忌惮,想消弱世家大族对于朝政的影响力。
否则以黄巾太平道能发展出全国三十六方渠帅的声势,要说一开始完全没有任何造反的迹象,自然是不可能的。
不过世家大族势力自然也不会甘心被皇帝欺压,随着早先陈蕃为代表的世家大族势力,被代表皇帝利益的宦官势力撕破脸皮的弄死之后,新一代的世家大族势力只怕暗中早已和刘汉皇室离心了。
所以就黄巾起义之后最终的状况来看,世家大族才是借机捞到了实际好处,在地方上趁机拥有了兵权和割据对抗中央的实权。
虽然汉灵帝刘宏也派出了刘虞、刘焉、刘表、刘繇等等宗室出去担任州牧,希望能在黄巾之乱后,让刘氏子弟掌控地方实权,只可惜这些刘姓宗族子弟还是需要地方上的世家大族支持,才能在地方上立稳脚跟,总的来说是违背了汉灵帝刘宏真正意愿的,并没能借助乱民动摇了世家大族的根基,只是弄掉了一些中、小型家族而已。
可见汉灵帝刘宏虽然有心用阴谋手段消弱世家大族势力,但此时代表世家大族势力的南阳袁氏、弘农杨氏,显然有比汉灵帝刘宏更聪明的人物,暗中将计就计增加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而随着汉灵帝刘宏的死去,便又闹出了十常侍之乱,进而又是引董卓入洛阳,种种的一切再次体现着阴谋的味道。
很多事情都是不应该发生的,可偏偏却又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