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4章 物资得用钱来换

三国之无赖兵王 讳岩 8026 字 2024-04-20

曹铄能够有今天,并不只是他有个好父亲。

更总要的是,刘协曾在曹家发展的过程中,为曹家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刘协所经历的一切,其实都源自于桓灵二帝的无道昏庸。

桓灵二帝在位,吏治不明,各地官员横征暴敛,再加上朝廷为了满足两位皇帝的索求,从各地征募大量钱财,以至于闹的民不聊生遍地饿殍。

要不是有那两位皇帝做出的铺垫,大汉也不至于迅速积弱,最终沦落到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

“当年的黄巾之乱,公台应该还记得。”曹铄毫无征兆的向陈宫问了一句。

“当然记得。”陈宫回道:“要不是黄巾之乱,灵帝也不会下令各地招募乡勇,曹公也就不可能有陈留募兵。中原也不至于动荡多年,到如今也没个消停的时候。”

“说的就是。”曹铄说道:“桓灵二帝把天下祸害个千疮百孔,到了灵帝时,却想着利用天下豪雄讨灭黄巾。他的想法无疑是没什么错误的,可他却低估了人的贪欲。既然有了成就大事的资本,谁还愿意只是给人做臣子?尤其是实力已经超出朝廷,还有哪个人愿意无端的受他人指使?”

“主公说的没错。”陈宫点着头叹了一声:“不过转念一想,要是大汉没有衰落,主公又怎么可能得到机会掌控天下?”

“百姓吃不饱穿不暖,随时都可能殒命丧身,在那样的情况下,生与死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曹铄说道:“造饭或许会有一条活路,不造反只是死路一条。如果是公台,你会怎么选?”

陈宫回道:“天下是朝廷的天下,身为臣子,当然宁死不反……”

“那是因为你出生士族,决然不会饿死,也无法体会百姓们的心思。”曹铄说道:“要是让你和他们一样,每天忍受挨饿受冻,为了活下去,你也会铤而走险。”

望着还在建造牧场和农场的地方,曹铄接着说道:“要是百姓都能像你一样穿的暖吃的饱,一些需要满足的小愿望也能得到满足。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反叛朝廷?又有什么理由和朝廷作对?就算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乱,他们蛊惑百姓,又有几个人肯理会?”

曹铄一番话,把陈宫说的不住点头。

想起来确实是这么回事。

百姓要的东西很简单,很多人活着,本来就只是一场中庸。

他们并不需要什么大富大贵,只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能让他们过的日子舒坦,他们是绝对不会祸乱天下,给朝廷惹来麻烦。

只要朝廷不是作到了天下人人共愤,不是整个天下都心存不满,恨不能这个朝廷消亡下去,动荡就不会发生。

倘若朝廷重视百姓疾苦,要他们日子过的安稳,这个世道就不会乱起来。

陈宫还在回味着曹铄说的话。

曹铄向他问道:“牲畜和家禽的幼崽有没有联络好?什么时候可以送到这里?”

“回禀主公。”陈宫说道:“所有牲畜和家禽的幼崽都会在开春以后送到这里,等到农田整理妥当,村民就会在田地里下上麦种。过了冬天,麦苗发芽,明年就会有些收成。”

“明年的收成不会特别多。”曹铄说道:“然而后年就会好很多,随着土壤越来越肥沃,庄稼也会越长越好。”

村民们还在开挖着水渠并且运来石块垒砌着牧场的高墙。

曹铄很清楚,村子建造的确实是快,可要把所有的设施都给置办齐全,却需要一段很漫长的时间。

至少冬天来临之前,这里不可能把所有都准备好。

曹恒在雁门关下达了屠羯令,一些天以后,得到这条命令的兵不仅仅只是雁门关一带的军民。

很多附近的军户也都纷纷来到。

来到雁门关的这些人,多半都曾在战场上厮杀过。

他们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其中还有不少,平日里就是依靠打猎为生,追捕和猎杀的本事当然不是一般人能够比较。

来到雁门关的人越来越多。

曹恒紧接着又下达了一条命令,凡是从关外抢掠来的女人,除了不许虐待和残杀,其他都可以任由处置。

杀了羯人可以换取好处,还能抢掠羯族女人,许多追求冒险和沙场刺激的人,纷纷来到雁门关。

这些人的来到,让雁门关比以往热闹了不少。

关口附近,除了馆舍和酒馆的生意特别的好,就连烟花柳巷也是比以往繁荣了不少。

曹恒并没有理会这些人的来到。

他每天还在致力于琢磨怎样对付羯人。

天气一天天变冷,曹恒更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率军出征。

军中将士虽然带来了一些御寒的衣物,然而那些冬衣都只适合在南方穿,根本不适合寒冷的北方。

没有足够的冬衣,曹恒当然不会轻易下达出征的命令。

等待出征的日子里,他交代杨阜务必置办到足够的冬衣。

杨阜也四处筹措,可筹办的进度却十分缓慢。

眼看已经进入深秋,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曹恒也有些急了。

杨阜派出去筹措冬衣的人又运回了一批。

他在姜维和陆逊的陪同下,前去查看送到雁门关的冬衣。

军营大门外,曹恒和姜维、陆逊并排站着。

一辆辆大车从他们眼前经过。

大车进了军营,会有军需上前清点数目。

直到最后一辆大车过去,杨阜从军营里跑了出来。

来到曹恒等人面前,他躬身说道:“长公子,我清点了一下,这次送来的冬衣共计一千零七十件。”

“一千多件。”曹恒摇头,向杨阜问道:“杨刺史,依着这个进度,你认为我们需要多久,才能把冬衣筹措齐全?”

军中将士分发冬衣,不可能每人只有一套。

冬天出征,衣服一旦潮湿,再没有干爽的衣服换上,士兵就会活活冻死。

每人至少一套冬衣,这是大军出征前必备的物资。

面对曹恒的质问,杨阜低着头回道:“我已经竭尽所能,只是冬衣确实难以筹措,估计还得一些日子才能置办齐全。”

“再等一些日子,只怕冬天都过去了。”曹恒说道:“过了冬天,我还要你置办冬衣做什么?”

自从曹恒头一回来到雁门关,杨阜对他就是十分惧怕。

被他如此质问,杨阜低着头没敢吭声。

“怎么不说话?”曹恒眉头皱起,向杨阜问道:“能不能给我一个确切的时间,什么时候可以把冬衣筹措齐全?”

“一个月……”杨阜低着头回了一句。

“什么?”曹恒眼睛一瞪:“一个月?杨刺史是真的想要大军等到开春以后再出关讨伐羯人。”

“公子息怒,我并没有那个意思。”杨阜把头垂的更低,战战兢兢的说道:“只是筹措冬衣,确实不像粮草那么容易去办。雁门关附近本来桑麻产量就低,到了冬天还需要大量从别出购置冬衣。长公子要这么多东西,我已是用心筹措,也就只能弄到这么点。”

“不管你用什么法子,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我筹措出十万套冬衣。”曹恒冷着脸,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一个月,我等不了。”

杨阜还没来及回应,一名士兵跑了过来:“启禀长公子,洛阳送来一批物资,说是主公特意助长公子击破羯人。”

正愁没有冬衣,听说洛阳送来了物资,曹恒有些不太放心的问了句:“送来的都是什么?”

“都是冬衣和军械,还有一些干粮。”士兵应了。

听说有冬衣,不仅曹恒放了心,就连杨阜也是松了口气。

要他筹措出十万套冬衣,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洛阳送来冬衣,即便只有一半,另一半也好解决的多。

“带我去看看。”曹恒示意士兵领路。

士兵站到侧旁,曹恒等人走过去之后,他在一旁为众人领路。

奉命护送物资来到雁门关的,是一员小将军。

小将军见到曹恒等人,下马行礼:“末将关兴,见过长公子。

“关兴。”打量着眼前的小将军,曹恒问道:“你是关羽将军膝下公子?”

“不敢当长公子一声公子。”关兴回道:“小将正是关兴。”

“你这次来,还回不回去?”相比于关兴回不会去,曹恒反倒不怎么留意冬衣的事情了。

冬衣就在眼前,分派人手清点了数量,然后给将士们分发下去就成。

“我是奉司马将军之命来到这里。”关兴回道:“至于回不回去,并不是我说了算……”

“我曾听说关将军膝下公子武艺超群,你要是留在雁门关,必定可以立下不少功劳。”曹恒说道:“要不你就留在这里,我回头给父亲写封书信好了。”

“这样……”关兴迟疑着问道:“是不是有些不妥?”

“能有什么不妥?”曹恒丝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你就放心留在这里,父亲那边我会把一切都给说的清楚明白。”

“其实长公子出征的时候,我也是羡慕的很。“关兴说道:“要是能留在雁门关,我当然是肯的。”

“那就没什么好说。”曹恒轻轻朝他胳膊上拍了一下,笑着说道:“你就留在这里,我恰好在等冬衣,打算冬天出关讨伐羯人。有你在,我是又多了个助力。”

“冬天出关?”关兴诧异的说道:“我听说到了冬天,关外会是大雪封路。长公子选择冬天出关,会不会……”

“大雪封路,能走我们就走,不能走,我们就停下。”曹恒回道:“只要我们在前进,总比耗在雁门关要强的多。”

关兴听了他的说法,也是不住的点头。

曹恒说的确实没错,在关内等着,什么时候都不可能有所建树。

想要建功立业,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关。

可他同时也在担心,冬天出关,一旦真的遇上大雪封路,将士们该怎么办才好。

要是被困在雪里,生长于南方的将士,会不会有很多冻死在路上?

关兴的担心,曹恒显然没有。

他向旁边的陆逊吩咐了一句:“伯言,你带人清点一下,究竟有多少冬衣和多少军械、军粮。”

陆逊答应了,正打算带人去清点物资,关兴把他叫住:“陆将军,这里有份清单,还请将军过目。”

接过清单,陆逊向曹恒拱了拱手,扭头离开。

“其他的我都不是很在意。”陆逊催促将士们把物资送进军营,曹恒对关兴说道:“我真正想要的其实只有一样,也是我们最紧缺的。”

“长公子要说的,是不是冬衣?”关兴问了一句。

“正是。”曹恒回道:“没有冬衣,将士们一旦到了关外,即便不下雪也会被活活冻死,我手中有多少冬衣,就意味着我将要带领多少将士出关。,我又怎么可能不去在意?”

“主公令我送来的冬衣,足足十五万件。”关兴回道:“他看了长公子下达的屠羯令,认为出了将士们需要冬衣,那些将要一同出关的猎捕者也是需要。只不过长公子可以把冬衣售卖给他们,为了能够领取更多的好处,他们当然也要置办所需。”

“父亲的意思,是我要把多余的物资分派给他们?”曹恒问道。

“当然不是。”关兴说道:“主公的意思是要长公子把那些物资卖给需要的人。”

曹恒错愕的看着他:“父亲的意思是……卖给他们?”

“正是。”关兴回道:“主公认为他们出关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剿灭羯人,而是打算从这件事中获取好处。既然他们能从中得到好处,长公子又何必把本来属于将士们的物资平白送给他们?”

关兴的解释,让曹恒明白了曹铄的想法。

他点头回道:“要是这么说,确实像父亲认为的那样。愿意随同大军出关的人们,确实是为了通过诛杀羯人获取好处。我也确实没有必要给他们提供物资。他们需要物资从我这里买,不仅可以解决他们的需求,也能给将士们谋求一些好处。父亲看到事情,果然比我通透的多。”

关兴回道:“主公虽然身在洛阳,却时时刻刻都在牵挂着长公子,正是考虑到长公子可能缺少行军必须的物资,所以才会令我送来。”

“父亲不仅送来了物资,更重要的还有送来了你。”曹恒冲他笑了一下:“这边的事情多半是筹措好了,等到将士们都领取了冬衣,我们也就能出发讨伐羯人。”

曹恒领军出征的时候,关兴曾远远观望着大军开出洛阳。

那时的他,对姜维等人是十分羡慕。

姜维等人可以出关讨伐羯人,而他却只能等在洛阳。

就在关兴几乎对出关不再抱有希望的时候,司马懿让人给他带来了曹铄的命令,要他护送军需物资前往雁门关。

奉命护送物资,关兴并不觉着是个多好的差事。

毕竟物资送到,他也将要原路返回。

没想到,曹恒居然提出要他留下,一同出关讨伐羯人。

出于本心,关兴当然愿意。

可他同时也有些担忧,毕竟得到的命令不是来到这里不再离开,而是要他把物资送到雁门关。

物资已经送来,他没有回去,也不知道魏王和司马将军会怎么看。

虽然曹恒说过,会给魏王写去书信,请求把他留下。

可魏王会不会答应,关兴却没有任何把握。

魏王要是答应,他当然不会被记下任何过错,可魏王一旦不答应,即便他返回洛阳,也还是免不了会被问罪……

关兴担忧着他将来返回洛阳,会不会被魏王降罪,曹恒却好像根本没有留意到似得,与身旁的姜维和陆逊谈论着物资来的及时。

军需物资的来到,解决了曹恒最后的难题。

将士们得到物资以后,曹恒令人张贴公告,告知等在雁门关一带打算追随大军一同出关的勇士,大军将会向他们有偿供应出关所需。

聚集到雁门关的人们,多半都有着丰富的战场经验。

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曾是追随曹铄或者是在其他豪雄军中当过兵的。

曹铄平定天下以后,这些人从军中退出,成为大魏的军户。

羯人进攻雁门关,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曾来到这里与将士们一同阻击。

当然,更多的人因为距离比较远,并没有来到。

曹恒的命令下达以后,众人的反响很不一样。

有些人认为他应该把物资拿出来与众人分享,毕竟这些人出关,也是为了诛杀羯人。

虽然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命令下达以后,来到雁门关的人们还是纷纷赶往府库,用相应的铜钱换取他们需要的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