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七章 老乡见老乡

寒门栋梁 何时飞雨 2355 字 2024-04-20

越是吃得好,生活的好了,小李凤就有种担心。他生怕周致不知什么时候会让她离开。

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小小年纪经历了很多的不幸,吃过了很多的苦,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现在生活。

周致呵呵笑道,“也不是永远要住在这里,不过你只管放心,大哥哥是不会赶你走的。”

随后又叮嘱齐彦武,要看顾好了她。齐彦武点头答应。

其实齐彦武现在整日并没有事情做,只是和小李凤在一起玩耍。依照他的心思,是想抽时间习练武艺的。但毕竟现在对这里的环境还不熟,也不了解这里的规矩,所以他并不敢轻举妄动,还是先规矩些再说。

三个人正说说笑笑的用饭,周致耳畔一个声音响起,“周致贤弟,呵呵!终于又见到你了!”

听声音很耳熟,周致扭头看去,还是吃了一惊。

正是刘龙。

没想到刘龙竟然也来了国子监读书。在崇志堂上了一个上午的课,竟没有发现他。

周致旋即就明白了,刘龙在道试的时候是第二名,和自己相差无几。他是刘吉的孙子,他老爹刘尚现在又是监察御史,他能来国子监读书并不足为奇。

周致急忙站起抱拳施礼。刘龙这人其实并不坏,只不过从小生活在那样的家庭环境里,难免会养成心焦气躁,傲慢的性格。周致早就知晓刘龙有结交自己之心,对刘龙就分外客气的交谈起来。

两人更是老乡,闲谈了好一会儿,忽而刘文焕出现在饭堂门口,高声说道,“周致贤弟,你缘何还没吃完饭呐,司业诸葛大人正寻你哩!”

庆都县距离真定府本就只有一百余里,定州更是在真定府的边境,离着庆都县不算远。这样说起来,周致和刘文焕就是老乡了。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何况这是在京城,两人都是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周致看刘文焕相貌周正,眉宇之间甚是谦卑,而且穿着也不像是徐奎壁郭勋蒋抡之流那般鲜亮。用现在一个词语说刘文焕很朴实。

无论是后世的周致,还是穿越之后,周致都从小生活在农村,他对这样天生朴实的人很有亲切感,一时就很热情的和刘文焕攀谈起来。

周致便近一步知道了刘文焕也和自己一样,家庭穷苦,祖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人。刘文焕从小就酷爱读书,先是在社学读书,因为文章的写得好,得到了先生的赏识。便被先生举荐去了一家学馆继续苦读。

在考秀才的时候,刘文焕考了真定府的第二名,得到了真定府知府唐希介的赞许。从而他便和唐希介拉上了关系。之后刘文焕又顺利考上了举人,唐希介便在今年开春托了关系,举荐刘文焕到国子监来读书。

说起来刘文焕是遇到了贵人。刘文焕现在提起唐希介,都对唐希介充满感激,俨然牢记其人的恩情。

两人很快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以至于郭勋等人从他们身边经过,两人都丝毫没有察觉。

正是中午时分,反正饭堂现在很挤,周致便也简单把自己的情况和刘文焕说了。

刘文焕正色道,“这国子监确实是人才济济之地。周致贤弟在保定府考了小三元,但也不可稍加松懈。像是周致贤弟这样的秀才其实在这国子监里并不是很多,这里除了没有任何功名家室显赫的勋贵之外,差不多的都是举人了。

论起读书作文,他们显然要比贤弟书的多,阅历也广。呵呵,一句话,要想在这国子监读出点儿名堂来,饶是贤弟很聪明,但也需要夜以继日,好好费费力气呐!”

这样的情况其实周致心里很清楚。自己只是保定府的小三元,但在国子监里,差不多是整个天下一半多的人才,以自己现在的水平和他们相比,差之很远。

如果说考秀才很难,那考举人,之后考进士,更是难上加难啊。

周致重重点头,道,“小弟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