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粟米)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以后陛下不管身在何处,还请能够记着先贤这番话,好自为之!臣告退。”
贾诩慢慢退出了寝殿,身影渐渐消失在了黑暗中,要强的少年天子看着衣带诏无可避免地被拿走,自己无计可施,身上的力气仿佛被抽光了一样,他双腿发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朝着殿门口苦笑大喊:
“好一个侍中公,好一个‘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呵呵,朕若有一天都不是天子了,那朕还要万民做什么?”
······
“侍中公,将军有请!”
身边典韦的大嗓门将贾诩拉回了现实之中,他这才注意到了通报的亲卫已经返回,自己等人已经可以进帐面见阎行了。
“多谢校尉!”
向大声提醒的典韦谢过之后,贾诩不再迟疑,连忙和裴辑在亲卫的指引下,大步向阎行的大帐方向迈去。
···
大帐中。
拿到了衣带诏的阎行,在慢慢看完了手中的衣带诏后,脸色有些诡异,过了许久,他才重新抬头看向贾诩和裴辑,出声问道:
“文和公、文衡,天子疑我,视我为仇寇,为免朝廷陷入动乱,有人建议我废除天子,另立新君,你等以为如何?”
裴辑本来以为阎行看到衣带诏之后,会勃然大怒,但没想到阎行竟然会表现得如此平静。他正内心惊愕,骤然听到阎行想要废立天子,脸色顿时大急。
这可是危急之时屡出昏招啊,废立天子,一着不慎,这可是要遭受天下人群起而攻之的啊,到时候不仅阎行会变成乱臣贼子,整个河东阵营岌岌可危,连带着河东裴家都要被打入乱臣一列了。
贾诩则从阎行的话语中听到了更多东西,废立天子只是其中的一步。若是阎行走出了这一步,那就还会杀了废帝刘协,绝了奉迎天子的曹操的热切心思,接下来就会迁都,避开袁绍、曹操夹击的危险,然后另立新君,变成了一个称霸一隅的小朝廷。
若是再联系上天下大势,那这招两败俱伤的招数,不仅会让阎行被指为弑君贼子,还会让汉室刚刚有所恢复的一点权威再次涤荡一空。
各地野心勃勃的势力,不知道又有多少个要拥立汉室宗亲登基称帝,甚至还会冒出一堆沐猴而冠的异姓诸侯王、南面称尊的草头皇帝来。
那可真是一个更可怕的乱世啊!
阎行虽然奉迎自己返回雒阳,
这是直扣内心的一击,讨伐李傕的阎行不是辅佐天子的忠臣,难道时下狗苟蝇营的曹操就是能够辅佐天子的忠臣?
刘协沉默了!
他必须承认,在当今的乱世下,若是想要中兴汉室,依靠年幼的自己是做不到的,依靠朝堂上的文治诸公也做不到,自己终究是要如贾诩所言,允许文武兼备的重臣辅政,托以讨贼兴复之效,才有可能中兴汉室的。
这是事实,王允的失败,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这就让少年天子,陷入到了要选阎行,还是选曹操辅政的问题中。
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会明里暗里告诉自己,阎行出身边地,浸染胡风,和董卓、李傕等武人无异,有董卓、李傕的前车之鉴在,必须时刻提防着这位窃取权柄的骠骑将军。
而阎行虽然打着中兴汉室、讨伐李傕、收复三辅等幌子,但他诛杀异己、安插亲信、把持朝纲等行为,也时不时在触动着刘协那脆弱的神经。
十六岁的刘协在心里坚信,同出西凉军的董卓、李傕、阎行,本质上是同一类人。
那现在贾诩问自己,曹操会是和阎行不一样的忠臣吗?
从钟繇、丁宫等近臣口中,刘协可以了解到曹操的很多事情。
他的祖父曹腾迎立孝桓皇帝,忠公体国,他的父亲曹嵩位列三公,官至太尉,青年的曹操出仕后不畏权贵,治平济南。讨董之时,他孤军深入,奋战董逆,牧守兖州时,他平定了青徐黄巾、颍川、汝南黄巾。
这一次,也是他主动奉迎朝廷,和实力强横的袁绍相比高下立见,落在天子眼里,这也是忠君报国的一种表现。
在贾诩询问之前,刘协坚信曹操是忠臣。
但在贾诩目光炯炯的询问之后,刘协难以掩饰地动摇了。
曹操除了那些钟繇、丁宫口中的事绩之外,他还驱逐过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屠杀过无数徐方百姓,以言诛杀边让这类兖州名士。
他的事迹很忠君报国,但他的手段也很强势酷烈。
只不过,这种动摇也只是维持了一小会了,刘协连忙就重新坚定了自己的之前的信念。
事已至此,没有可以再让自己犹豫不决的余地。刘协选择相信曹操是汉室的忠臣,能够辅佐自己中兴汉室。
自己也不能接受这种处处遭人监视的高压控制,朝廷也必须迁到成皋以东去,只要先摆脱阎行的控制,刘协才能够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重新启用已经成为外戚的董承为将、提拔忠君的臣子,恢复一些有利于树立天子权威的汉家旧制。
时下不应该去担忧那些不可知的未来,刘协更愿意相信这是贾诩抛给自己的另一个陷阱,他的目光渐渐坚定起来,看着贾诩不容置疑地说道:
“曹兖州其祖费亭侯腾,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未尝有过,其父故太尉嵩,恭顺天子,奉公体国,曹兖州其人,有父祖余风,率义兵,诛残贼,功高德广,当为汉室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