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镛给他介绍,这是礼部尚书陈迪陈大人的二公子丹山,三公子景山,四公子有山。陈丹山带着个小火炉,身上的衣服也比他的哥哥穿得多。
中愈看着这三人,都是翩翩公子,少年英才,想起他们的父亲,最后这一家死在朱棣的屠刀之下,中愈有些唏嘘,“诸位兄长好。”
四人互相见礼。
“这是吏部侍郎练子宁练大人的长子练成经,这是次子练复全。”
“这是梅驸马的儿子,你的兄长梅顺昌,这是他二弟梅景福。”梅景福拿着一把看起来小小的扇子,据说是他很怕热,特意给他打造随身携带的,只是这早春时节,真有那么热。
“梅兄好。”之前中愈送了他们父亲一首诗,父亲很是喜欢,母亲也让他们多学习学习中愈,所以他们还是很欣赏中愈的。
“这是魏国公的本家侄子,徐泾。”
“这是申国公之子邓源。”
……
廖镛依次介绍了来人,中愈也都跟他们行礼,这里面有如今朝廷官员的儿子,孙子,还有那些个勋贵家的孩子,中愈也都不认识,有能力的在历史书上留下了他们的名字,中愈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没能力的,做了纨绔,中愈就对他们一无所知了。
今天能来的都是多少了解中愈的,至于服不服那就不知道了,不过,年轻人嘛,不服才是应该的。
大家在廖氏兄弟的介绍下,一一见礼,这是廖氏兄弟组织的酒宴,安排都是他们安排的,中愈也没有想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