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粗一算,吓了邵国大将军公子安一大跳,目下连同原先军马,边疆竟然蜂拥聚集了四十万的大军!
既有如此态势,自当趁势而上!
公子安立即与诸将会商,决意整肃出一支真正具有抗吴战斗力的大军,不说四十万,只要精兵三十万,便有拒敌的把握!
直到吴国聚兵的消息传来,公子安才冷静了些许。
后方的大臣们,倒是非常的乐观,苍国的增援加上国内边境的兵力大增,让世族大臣们有一种错觉,那就是邵国终于要翻身了,从此以后可以高枕无忧。
“各位,后撤吧。”
大军幕府营帐中,公子安叹息了一声,他明白此时的邵国最需要的就是时间,等到各国反应过来,皇帝陛下从苍国返回,邵国之危才真正能解除。
这并非是危言耸听,而是早就几天前,他就通过书信,从邵国皇帝那里得来的消息。
邵国,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邵国是生死存亡的一战,吴国又何尝不是?
只不过,邵国需要的是拖延时间,而吴国所需要的,是把握住时间,步步紧逼。
对邵国来说,等待苍国的增援就像是小媳妇等公婆一样,一时之间还真摸不清情况,况且苍国的主力现在正在晋国内,在会盟的成果尘埃落定之前,邵国是不太可能得到实质性的增援了。
至少,要到几个月后了。
所以,邵国不能与吴国正面大战,一旦溃败起来,那将是兵败如山倒的局势,只要边疆一败,整个邵国在吴国的眼中,就犹如平地一般,可以任意的驰骋,就如同当初的苍国,夺取洞国之地一样。
然而,除了他之外,其余的诸多将领显然没有这个心思,所以在刚一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就脸色大变。
“大将军之策,末将不敢苟同!”
“我等亦不敢苟同!”
“我邵国士气恢弘,大家都寻思着一雪前耻,收复失地,大将军此时言及后撤,恐怕不妥吧?”
“对,不能后撤!”
不仅仅是一些世族家主,包括一些将领在内,也十分反对后撤之计。
保存力量,把邵国的兵力化为苍国所用?
果真能这样,那简直是再好不过了,这样一来吴国将更加有希望应对接下来的危机。
但是,这样真的有效果?
会不会给邵国营造一个错觉,让邵国的诸多臣子以为是吴国心虚?后继无力?
这是一个不可不思量的问题,眼下的吴国说得好听是在对邵国进行灭国之战,但是实际上谁都明白,这是吴国不得不战的一场大战,是一件万不得已的事。
邵国虽然比吴国小,也没有能够独当一面的臣子,但是能看透这一点,不在少数。
到时候,策反不成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就适得其反了。
见皇帝陛下迟疑,诸将的心里也就明白了什么。
作为将领,虽然大部分人都是糙人,不太会拐弯抹角,但是既然能爬到顶尖一批将领的位置,就没有一个蠢货。
虽然,大家都不知道皇帝心里是怎么想的。
但是,所有人中都知道,皇帝陛下心里一定是有什么顾虑,要不然不会一直沉思不决。
别以为一个个军伍之人就个个都是直肠子,其实暗地里的勾心斗角并不少,揣摩到了皇帝这层心思的,心思就开始活络起来。
一时间,有嘲讽的,也有打着劝说旗号不安好心的,不一而足。
看得出,那位将领的脸色不是很好看。
但却不是因为别人的嘲讽,而是因为自己的想法没有被采纳,十分的心痛。
苍国,本是一个很弱小的国家,不就是在一次次的兼并之中,采用了策反等战术,一次次造成奇效吗?
反观如今的邵国,明明整个国家都陷入了危难,好不容易出来了一个注意,且不说办法是好是坏,至少在皇帝没有正式做出决定的时候,诸将该沉默一下吧?
可是没有,它被人一脚一脚地,践踏得一文不值,甚至本身就是嫉妒而刻意打压。
这让他在心痛之余,不由得羡慕起苍国的臣子来。
苍国,有明君呀!
“此事,还须从长计议,吴国之策就是展现自身的实力,若是以劝降的方式夺得邵国,那便失去了本身的意义,没有威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