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作为当朝的大将军,却无法觐见天子。董卓之乱以后,洛阳一片废墟,已经无法作为都城了。而现在的许都,又是路途遥远。前些日子,我已经派人呈上了奏折,恭请今上能够将都城移至甄城……”
甄城在濮阳之东,是一个小城,但城郭完备,人口稠密,算是个好地方。虽然仍属于曹操的地盘,但就在大河南岸。袁绍打的算盘是,让皇帝能够离自己近一些,削弱曹操的影响力。但很明显,曹操不会就范。这就有了做文章的空间。
郭图一捻胡须,已经知道了袁绍的意思,连忙建言道:“主公此计甚好,朝廷自东迁以来,流徙于诸侯之间,积弱难返,朝政被把持于曹操之手,如此下去,曹操和董卓又有什么区别?如今,我们提出迁都,既让诸多朝臣认清楚曹操的真面目,又能显示出我们的忠心。只是曹操狼子野心,未必会领主公的好意啊。”
其他人也纷纷颔首称是,曹操一开始迎接天子百官至许都,大兴土木,建造了宫殿府衙,一时间天下都在交口称赞其贤德,连孔融这种名士宁愿丢下地盘也要去许都面圣,其他一些沽名钓誉的所谓隐士就更加不用说了。但日子慢慢长了,两方便有了许多矛盾。曹操自己封自己为三公之一,但实际上什么事情都是他说了算。皇帝的命令,连宫殿的门都出不去。不仅如此,曹操也任意篡改圣旨,假借皇帝的名义给各个诸侯发命令。百官的奏折他也要先审核一遍,没问题大家才能拿到朝上来议。
渐渐地,朝中的一些口风便有了改动,而袁绍这边也嗅出了其中的味道,适时地提出要迁都,等于是在一堆要爆炸的火药库旁递上了一根火柴,时间恰到好处。
这主意是逢纪给出的,因此他面上暗自得意,一改阴仄仄的语气,朗声对大家道:“曹操若是不同意,才是此计最精彩的地方。到时候,朝廷中忠于陛下的大臣必然群起攻之,而天下其他诸侯便也知道了他的狼子野心。咱们趁机发布檄文,号召群雄讨伐曹操,就不用顶着天下人的非议了。”
许攸也道:“如今河北方定,去年又是丰收,形势很好。而兖州年年歉收,境内还有黄巾余患,曹操为了补充军粮,还号令其士卒屯田。让打仗的兵去种田,这样的军队能有什么战斗力?只不过其手中握有朝廷,轻启战端,恐怕惹来非议。先以文火煎煮一下,让其内部乱一乱,到时候再以堂堂勤王之师南下,恐怕到时候许都里面的百官都要倒履相迎啊。”
袁绍哈哈大笑,道:“正是这个道理。”
众人纷纷称赞这个计策,一时间谀词如潮,而袁绍则不断点头,面有得色。只有田丰一人沉着脸,没有说半句话。
袁绍道:“元皓,你有什么见解?”
田丰闻言道:“两军争锋,胜者为王。道义评判,都是胜败之后的事情。如今徐州方定,曹操内患丛生,若是能趁着他内部不稳,大军压境,便能事半功倍。曹操治民苛刻,只要我们初战告捷,兖州徐州之地,必然叛乱四起。届时,南方刘表孙策也会趁虚而入,曹操必然面临四分五裂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