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睁大了眼睛。
袁谭发号施令惯了,自有一股从容气度,走到院中栽种的一棵槐树底下。这树的叶子已经掉落光,只剩下一些枝丫,盘根错节,有一些还往下伸展,被袁谭一只手捏住,轻轻折了下来。
“显奕,北海相孔融孔文举是一个有才学的人。”
“孔子的后代么,我知道。”
袁谭道:“不止是家世,其为人也颇有气度。本是议郎,因得罪董卓,被派往北海国为相,做了许多实事。青州是黄巾最为悍勇的地方,他能硬生生扎下脚跟,殊为不易。五六年间,修城邑,修学校,很受当地人尊敬。愚兄从平原发兵,越过大河,想一口气直驱临淄,却被打了个大败。后来又和他激战了三个月。最后因朝廷东奔,他急于去许都觐见天子,这才让我趁虚而入。”
哦,袁熙想不到其中还有许多曲折。孔融这个人,最出名的还是孔融让梨这件事,都能当成语用了。小时聪颖,长大了就没见得有多少成就。却不曾想从袁谭口中,听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孔融。
袁谭扳了扳折下来的树枝,没有扳动,又说道:“虽说最后即便他死守,我也有把握拿下,但那时候他主我客,粮草又不继,损伤必然惨重。”
他转过身来,对着袁熙道:“这是最后一个忠于朝廷的刺史了……如今江东为孙氏所取,淮南是咱们的叔父,曹操,荆州刘表自立门户,天下诸侯拥兵自重,显奕,这大汉名存实亡了啊。”
袁熙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只好点点头。
袁谭道:“你有没有发现其中一个道理?”
袁熙问道:“什么道理?”
袁谭道:“如今割据一方的,靠的都是手上的兵。谁的兵多,谁就能扩大地盘。当初父亲大人从渤海起兵,诏讨董逆,天下诸侯响应。使得咱们袁氏有了立足之地,开创了河北的霸业,也形成了诸侯割据的局面。你看看如今这十八路诸侯还剩下了几个?公孙瓒马上就没了,当初的韩馥、鲍信、孔融都去哪里了?世上弱肉强食,莫过于此,孔融治国之良材,可惜时过境迁,如今之世,已不是太平之世,虎狼当道,安以文章立命?”
袁熙想不到自己这个大哥还能有这番见识,历史上袁谭的名字他听都没听过,只知道自从袁绍死后,他儿子们就将家业败光了。他有乱世的概念,承认之前一套不管用,要与时俱进,已经有演化论的雏形,这点殊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