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林暖暖,这些自然都不是事儿,不过还是入乡随俗好些。
几人就这么说说讲讲的,不知不觉间暮色沉沉而不自知,林暖暖还用剩下的石灰和庖厨里的鸭子,做了他们从未见过的“松花蛋”。
薛明玉只嫌弃得不行,这样包包裹裹,还弄得那么脏,也不知道怎么吃。
倒是薛明朗兴致盎然,蹲在林暖暖身边看着半晌,也絮絮叨叨地将方才戴姨娘因何那般的前因后果讲了一遍。
其实不过是件极简单的事情,小时候的薛明朗活泼调皮,从来“不走寻常路”,惹得姜郡王妃和一众婆子丫鬟操碎了心。
一日午后,好不容易总算是哄着他睡着了,几个丫鬟连日来追着薛二爷后头跑得有些累了,就都打起了瞌睡,
孰料薛明朗小郎君虽年纪小,却精力充沛啊,只略略眯了一眼,就摇摇晃晃地往外走了,那会儿正好夏风袭袭,不知怎么的就带了一股子夏荷的味道,钻进了薛二爷的鼻子里。
林暖暖不由哂笑:
“想不到薛二爷自小就喜欢‘怜香惜玉’啊!”
薛明朗先还跟着笑,笑着笑着,正好就对上了林暖暖清丽的容颜,和那双顾盼生姿的美目,不知为何就又红了脸,
薛明朗跺了跺脚,
“还听不听了,能不能好好听了。”
看看,这还拿起劲儿来了,林暖暖忍着笑,忙哄着他:
“好了,好了,我不说了,你快些说,”
这个薛明朗可真是个孩子心,想想薛明睿十一岁的时候,那是多么稳重啊
“你又走神!”
薛明朗才说道他走近了小小的身躯,慢慢地走着去找荷花池子,却见林暖暖正在兀自发愣,心里不由恼了,
居然不听小爷说话,哼,还能不能好好听人说故事
咳咳,讲事情了!
“暖暖,还有那个青团子呢?做青团吧,我还想吃那个。”
薛明玉来了精神,越发想着多做些好吃的。
林暖暖有句话说的很不错:
“化悲伤为食欲”,没错,就是要化悲伤为食欲,若没有效……
林暖暖还有一句:
一顿美食若是不够解忧,那就再来一顿。
当她将这话说与林暖暖时,直让林暖暖笑得合不拢嘴。
这哪里是她说的,分明就是借鉴旁人好不?不过,只要能让薛明玉开心就好。
不过,
“你要吃青团子?”
林暖暖忆起,这青团子还是从前,清明节时她曾自江南送给诚郡王府几回,倒是让薛明玉吃好了。如今倒也不是不能做,只是,要做青团子的嫩艾这里却是没有,如今已是初夏,即便王府有艾,也老了。
薛明玉很喜欢软糯香甜的青团子,不过,见林暖暖为难,忙说道:
“不能做就算了,我们还有青精饭呢。”
若是平日,也就罢了,可薛明玉今天遇着这么多事。
不过想吃青团子,怎么也想满足她啊!
林暖暖想了想,绕着庖厨转了一圈,他们所在的这个庖厨是从前硬要拜了自己为师的李枝子,如今李管事的“地盘儿”,
平日里,诚郡王府的姜卷王妃一家子的日常饮食基本都从这里做,在不远的东跨院子前,还有个庖厨,若是客多,或是仆婢们用饭,李枝子忙不过来,就从那边。
说白了,这里更像是诚郡王府一家子自用的小厨房。
林暖暖记得,她从前曾经教给李枝子一道叫做“长寿马兰头”的凉拌菜,据说诚郡王府一家子还挺喜欢。
春夏时节,坡上、田野、路边,总能散落着马兰头的身影,虽是野菜,先不提风味独特鲜美,它还能清热利湿、消肿解痛,不说旁人,就说她们府的冒大夫就非常推崇马兰头,这些时候,几乎日|日都要吃上一碟子。
李枝子做菜是一把好手,悟性也很不错,这庖厨在她手里管得真是井井有条,今日李枝子告假归家,看来还得自己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