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大师兄

上次曹鸿寿与陈家弹劾杜锦宁之时,庄越经齐慕远提醒,在京中迅速做了应急措施,并派人快马送信来询问杜锦宁的意见,杜锦宁对他的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这一次,庄越汇报说《种田记》已经开始出售,花店的花篮业务也恢复了正常,并没有出什么事。现在报纸已排版好,现在附上一份印好的报纸给她过目。

庄越在信里说,这份报纸他已给齐伯昆看过,齐伯昆隐晦地表示,皇上感觉这份报纸办得不错。

杜锦宁放下信,把报纸打开,上下浏览了一遍,点了点头。

版面简洁大方,内容充实而平和,正合她的要求,印刷的字迹也十分清晰——现在这个印刷坊,可是杜锦宁新开的,用的正是她提供方法、庄越让工匠试验了无数次,最后烧制出来的含铅的铅字模排版而成的。

报纸上连波纹分隔线都印得十分清晰,这让杜锦宁感觉十分亲近。

她提起笔,分别给齐慕远和庄越写了回信。

……

在送走刘高和廖明的第二日傍晚,杜锦宁在城门口接到了新任知州大人关嘉天,以及同知陶华晖。

杜锦宁没见过关嘉天,但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

关嘉天今年二十九岁,长得不像父亲关乐和,倒是跟母亲陆氏像了个十足。

他十九岁考上进士,后外放做知县;他在官场上的升迁不快不慢,在来润州做知州之前,他在晋省的一个州做同知,现在过来算是升了一级。

同知陶华晖三十多岁年纪,相貌普通,但目光清正。入城时从马车上下来,跟关嘉天有说有笑,态度不卑不亢。

他是鲁省调过来的,原先是个县令,连续两年评价为优。这次离任,当时百姓自发送了他一把万民伞,可见他在当地极得人心,是个好官。

眼见得两人进了城,杜锦宁这才迎了上去,对两人拱了拱手:“关大人,陶大人,杜锦宁在此迎候多时了。”

两人愣了一愣,抬起头来仔细打量杜锦宁。

待看清楚杜锦宁的长相,关嘉天的眉头皱了起来:“你就是杜锦宁?”

杜锦宁点头道:“正是。”心里却是不解:大师兄似乎不大喜欢她?

“少爷,京中有人送信来。”青木进来禀道。

“传。”杜锦宁叫道。

很快,两个风尘仆仆的人跟在刘大庆身后走了进来。

“刘师傅,是你?”杜锦宁看到前面的那个汉子,不由惊喜地站了起来。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齐家的护院,原先教过杜锦宁功夫的刘高。

而跟在刘高后面的,则是庄越身边的一个护卫,名叫廖明的。

“你俩怎么一块儿来了?”她奇怪地问道。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刘高道:“我们是中午打尖的时候在途中遇见的,就一起同行了。”

廖明有些功夫,庄越早在桂省的时候就买了他在身边帮着跑腿打杂,刘高是认识他的。

杜锦宁笑着请两人坐了,又吩咐青木:“让人准备热水,再准备饭菜。”

刘高道了谢,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杜锦宁:“我家少爷的信。”

“辛苦刘师傅了。”杜锦宁接过,看向了廖明,廖明也赶紧将庄越的信递了过来。

“反正最快你们也得明天才能回京城去了,现在好好歇一歇吧。”杜锦宁道。

说着,她问刘高:“这里条件简陋,要不吃过饭后,我叫人送你们回城里歇息?”

“不用这么麻烦。”刘高摆手道,“你在哪儿,我们就去哪儿。如果你今晚回城,我们就跟你回去;要是你住在这里,我们就一起住在这里。”

说着他又补充一句:“明儿早上我就跟廖明回京城去,我家少爷急着看到回信。想来庄掌柜也是如此。”

廖明点了点头。

“行,那就住这里吧。”杜锦宁道,转头吩咐青木,“叫人给刘师傅和廖明收拾两间屋子出来。”

她现在住的这庄子上的院子,虽面积不大,屋子也破旧,但房间数还是足够的,给刘高和廖明腾两间出来倒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