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在南边画了一个圈

当着赵晤的面,齐伯昆又是个老头子,杜锦宁便没避开他的手,只是呲牙咧嘴地喊了一声:“齐大人,您轻点。”

齐伯昆抚着胡子仰头“哈哈哈”地笑了起来。

这是皇宫,面前还杵着个皇帝,杜锦宁也没敢跟他没大没小的贫嘴。

她拱拱手又对赵晤道:“乱世用重典。把严惩放在这个试行的区域,也是可以的。到时候皇上多派些军队把守,衙门里也可以多增加一些差役,用以维持秩序。两年以后,如果这个地区形式平稳,经济也慢慢繁荣起来,能看到改革的成效,而世家们的反应也不强烈,就可以在全国实行新政。到时候,朝中就可以成立一个‘商部’,专管工商事宜。当然,这商部某司也可以先在那个试点进行试行。”杜锦宁又道。

“哦?这个商部,是做什么的?有什么作用?”赵晤感兴趣地问道。

“商部可以执行朝庭的命令和各项法规,制定适合当地的商业政策,招商引资,对市场进行规划,登记和管理经营者……”

她把现代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挑选了比较合适古代情况的,一一给赵晤说了出来。

古代是没有专门的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的。其事务主要由户部、工部和内务府三个机构兼管,只进行市场规划、市场交易管理、经营者登记管理,以及交易契约管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行政功能。

“皇上成立商部,把它与其他六部并列,这也是表明一个态度,那就是对工商的重视。皇上的态度一摆出,再放开路引,大宋的商业必然会慢慢繁荣起来。”

赵晤和齐伯昆没想到只两天的功夫,杜锦宁就将问题考虑得这么全面了,把这个“商部”的职能说得十分详尽,让人一下子对放开商业充满了信心。

赵晤做皇子时办过许多差事,管过不少具体事务,接触底层社会的机会并不少;齐伯昆更是从县令做起,一直做到吏部尚书的。两人对于古代社会的各种问题比杜锦宁认识更加深刻。

于是接下来两人又提出了不少问题,都是比较尖锐的。本来两人也没期望杜锦宁能回答得出来。毕竟杜锦宁年龄和阅历摆在那里。他能提出“试点”和“商部”这两个主意,已是给他们指出了一条明路,其他的细节,他们完全可以叫其他大臣来商议探讨,力求拿出一个完善的方案来,让试点的改革能顺利进行。

可没想到的是,杜锦宁又给了他们惊喜。她回想着现代社会的行政机构的种种处理办法,将赵晤和齐伯昆提出的问题都回答了七七八八,而且提出的方案有许多是赵晤和齐伯昆所没想到的,十分有新意,也更加完善,这把赵晤和齐伯昆喜得不知如何是好。

赵晤其实也没拿定主意。他唤杜锦宁来,就是想问问有什么好办法。如果有好办法,自然就改革;要是没有好办法……

他的思维一滞,抬起眼来,看向杜锦宁。

他知道杜锦宁问这话的意思了。

没有好办法,也得改。因为他已经没有退路。主动改革,还可以控制;要是不改革,任由积弊沉苛继续严重下去,一旦有个触发点导致百姓暴动,那大宋王朝就进入风雨飘摇的时代了。

他一拍桌子,叫道:“改!”

杜锦宁望着他,心里全是钦佩与景仰。

下决心改革,把自己逼到刀尖上跳舞,而不是有一天过一天地享受皇帝的荣华。这种决定,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她终于知道齐伯昆为什么会把全家老小的性命都压上,也要跻身于夺嫡斗争中,护赵晤登上皇位了。这是一位有雄心有抱负、心怀黎民的君主,确实值得有志之士拥戴。

她站起来深深一揖:“微臣愿为皇上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齐伯昆也紧跟着表忠心。

赵晤伸手虚扶了一下,示意他们起身。

待杜锦宁回到座位上,赵晤便道:“爱卿有什么好建议,尽管提出来。不成熟不要紧,大家可以商讨完善。”

“有没有不开放路引,也能促使商业繁荣的好办法?”齐伯昆问道。

经过刚才那番对话,他忽然不想这么急着改革了。他好不容易把赵晤扶上皇位,别还没把皇位坐稳,就被人撸下来。要改革,也要等几年,等赵晤把皇位坐稳了再说。

“没有。”杜锦宁丝毫不客气地道,“商品经济是什么,就是流通。不放开路引,如何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