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国家大部分的田地都在世家大族手里,这些土地上的农民并不能因为杜锦宁所提出的增产增收方法而改善生产。他们土地的产量多了,地主们收租也收得多,他们照样饥不果腹。一旦遇上荒年,他们就得卖儿卖女甚至饿死。
所以赵晤觉得,现在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是增产增收问题,而是土地兼并问题。
不过他虽然这样问了,对于杜锦宁的答案,他并不如何期待。
一群高官大臣都不能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杜锦宁一个十五岁的小孩子,还能提出什么好主意不成?能思索过这个问题,已是很了不起了。
杜锦宁也在思索,该如何说出解决办法。
历史上出现过不少改革,就是针对土地兼并问题的。唐朝前期就曾实行过均田制,北宋还有王安石变法。在这之后,明朝张居正草拟的一条鞭法,清朝康熙年间的摊人丁入亩制度,民国孙中山提出的节制资本、扶助农工、联俄联共三大政策,中共在解放区的土改,国民党在台湾的土改等,都是针对土地兼并采取的措施。
不过有些政策,用在新王朝比较合适。新王朝、新政策、新秩序嘛。
而像这个架空宋朝,存在的时间比较长,积弊沉疴太多,那就得慎重考虑采用什么方法,才能不引起世家大族们的反弹。
想到这里,她摇了摇头,道:“这个得好好回去想一想。”
说完她又问:“皇上打算如何解决?大臣们怎么说?”
赵晤听她第一句话,越发觉得这就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孩子,有着孩子的天真。
他摇了摇头:“不是不知道如何解决,才头疼呢。”
杜锦宁想了想,决定提示一下:“田地在世家大族的手里,想让他们吐出来必是十分困难的。朝中大部分官员都是世家子,采取的手段太强硬了,容易引起不稳定因素。”
赵晤点点头:“可不是。”不如世家大族的意,他们就能把他赵晤从皇位上拉下来,换一个傀儡坐上去。他五岁的儿子,倒是个好人选。
虽说世家大族都是用家生子,很少在外面买下人,但有一种人却是他们需要的,那就是技术性人才,比如厨子,比如绣娘,甚至是一些懂木工活的下人。因为家里总吃一个人做的饭,是很容易厌烦的,这就需要重新买厨子;绣娘也同理。
因为对京城的派系心里有谱,所以这项工作对杜锦宁而言相对简单,她只需要提供一份名单给秦老六就行。蛇有蛇路、鼠有鼠路,秦老六自有他的办法将这些人不知不觉得送进她指定的人家里去。
杜锦宁走这一步棋,不为别的,只为收集情报,还为以后当她女扮男装暴露之后逃匿做准备。
“杜大人,皇上有请。”这日下了朝,邓易带着一个太监走了进来,对杜锦宁道。
说完这话,他情绪有些复杂。
他也是状元,当年风光一时,后来他用能力证明了他对得起这份荣誉。
不过他到翰林院之初,是坐了一段时间冷板凳的。足有一年的时间没有见到皇上,只接一些不能露脸却又辛苦的事情来做。
后来有一次机会,承旨有病,翰林院的前辈也正好有事,他接了旨写了一篇诏书,并得了老皇帝的称赞,承旨这才不敢再打压他,他后来渐渐得到重用,现如今坐到了承旨的位置上。
他以为,杜锦宁这个状元也会秉承他的路这样走。
却不想杜锦宁到翰林院才一天,皇帝就召见了他。
这让邓易心里五味杂呈。
杜锦宁不知道邓易和除齐慕远之外的其他人都有了各种想法与猜测,她知道赵晤召见她,肯定是为了前日她交上去的折子的事。
她施了一礼,跟着太监去了大殿。
“平身吧。”赵晤此时没有坐在大殿的宝座上,而是坐在偏殿的书桌后面,书桌上摆的正是杜锦宁写的那张折子。
大殿里除了赵晤、杜锦宁和一些太监宫女,并没有其他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