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少爷,少爷,京中来人了。”一个守门的飞也似地跑了进来,满脸激动。
齐慕远“噌”地站了起来,拔腿就朝门外跑去,差点跟一个风尘仆仆的黑脸汉子撞个正着。
“小人程兴,给大少爷请安。”黑脸汉子忙跪下行礼。
齐慕远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少说废话。京中怎么样?我祖父和父母弟弟如何?”
“好,老太爷、老爷、太太和小少爷都安好。”程兴倒也知道齐慕远担心什么,先把最关键的消息说出来。
果然,齐慕远大松了一口气,这才道:“如此便好,如此便好。”又道,“你先起来,坐着说话。”
程兴这才从地上爬了起来,走到下首挨着凳沿坐了,道:“皇上驾崩,大皇子和二皇子的亲兵火拼,京中大乱。二皇子身死,大皇子稳住了局面,不日将举行登基大典。”
程兴虽寥寥数言,但想都能想像得出当时京城有多乱。
杜锦宁问道:“就中可是死了许多人?”
程兴摇了摇头:“还好,都是两宫相斗,未波及其他人。不过……”
他顿了顿,没有说下去。
而齐慕远和杜锦宁却是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
当时相斗没死多少人,但大皇子登基,怕是要清洗二皇子手下的人,到时候想来还得再死一些人。
杜锦宁有心想问一问大皇子为人如何,但想了想,还是没问出口。
齐伯昆虽是政客,但做人也有底线。想来他愿意辅佐的大皇子,不是那等喜欢杀戮之辈。再者,大皇子不管为人如何,他登基做皇帝已成定局。她再问又有什么用呢?无端地让齐慕远妄议新皇,倒是不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
“伯祖父,那我走了。等我考上了进士,我跟您一起去府城杜家。”杜锦宁朝杜寅生拱了拱手。
杜寅生眼睛一亮,欣慰地道:“好,我等着。”
尽管对于认不认祖归宗他已经没以前那样的执念了,但杜锦宁能考上进士,他也是很乐意带着她一起回去向那一支的杜家人炫耀一番的。
等杜锦宁和齐慕远走出村口上马时,几个护院也回来了,大家一起上了马;此时章鸿文也骑着他家那头骡子来了,大家一起出了村,往县城里去。
到了城口,远远的就看到城墙上挂了白幡,这是国丧的标志。杜锦宁放缓了马速,问齐慕远道:“你要不要先回去歇着?我一个人去书院就可以了。”
齐慕远担心着京里的亲人,也掂记着家里是否托信过来,此时还真无心应酬。
他点了点头,道:“也好。”
进了城,大家便兵分两路,杜锦宁和章鸿文带了两个杜家的护院去了书院,齐慕远则带着他家护院回了齐府。
博阅书院里,杜锦宁最亲近的人就是关乐和,其次是黄澄明了。关乐和去了京城,杜锦宁进了书院先去拜访了黄澄明,送上礼物,接着又去看了新山长及其他先生。
皇帝新丧,大家见面也不能展笑颜,也不能说恭喜之类的话。尽管大家看到杜锦宁中了举人,且还是解元,都十分高兴,却也不好表露出来,只彼此问了问近况。所以杜锦宁在他们这里都略坐了坐,就告辞离开了。
回到齐府,吃过午饭,杜锦宁等人就打道回府城。章鸿文跟着一起离开。当然,他没骑他的骡子,而是骑了齐府的一匹马。
齐慕远急着打听京里的消息,进了城就直接回家了,杜锦宁带着章鸿文回了家。
陈氏见了章鸿文,十分高兴。她毕竟在桃花村住了十几年,对那里的人和事还是挺掂记的。章鸿文过来,正好可以聊一聊桃花村里的事,也算是解闷了。
安顿好章鸿文,杜锦宁便去了齐府。
“如何了?京中可有信来?”杜锦宁问道。
齐慕远摇了摇头。
“应该很快就有信来了。”杜锦宁安慰他道。
这个年代可不像现代,有什么事直接打个电话就能通知道万里之外的人。现在即便有什么重大事件,也只能快马加鞭地派人一个驿站一个驿站的跑下来。所以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到漓水县,至少需要天的时间。国不可一日无君,老皇帝驾崩,必然得有一个新皇帝接替他的位置,前些年争得你死我活的夺嫡之争便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