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在特定的时期化解内部矛盾,凝聚人心,然而外战也很可能会演变成内战,所以举全国之力能胜的不算胜,还要保持强盛的兵力维护国内的稳定。
若不然,就像历史上那个一心想创造秦皇汉武那样功绩的皇帝一样,三征高丽,不仅功败垂成,还让他人有了可趁之机,到头来为他人做了嫁衣。
瑞朝目前虽然兵力强盛,但已派出半兵力与契丹在边境对质一年有余,若要彻底消灭契丹,对瑞朝的稳定来讲确实是一件很冒险的事。
继续强兵?
以瑞朝目前的形势来看就不更可能了,聪明的人都看得出瑞朝也许兵力最强的就是如今这个时候了。
“那依先生之见,这行军速度和时间又何解。”大学士刘仁山听了蔡元明的话点了点头,又继续问道。
“行军的速度越快,所用时间越短,那么实际管控的疆域越大。这个老夫佩服皇上远见,我大瑞都燕京,重兵守国门,若是契丹有什么异动,只需一个月我瑞朝大军便可达契丹边境,足以威慑契丹!”
蔡元明由衷的说道。
“哼,你总算理解朕的苦心,没有听信那些人的诋毁之言。”
瑞帝听到蔡元明如此说,心中的那种不被人理解的憋屈终于抓到机会宣泄出来。
“皇上仍天下之主,心胸之宽广无人能及,就算元明不能理解皇上所为,但不敢质疑皇上的心胸。不过元明经过几日苦思终是明白皇上的苦心,皇上定都燕京与当年始皇帝建秦直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蔡元明说道。
当初,蔡元明确实因金隆运的言辞而困惑了许多久,后来又得知瑞帝拒绝契丹出的和议条件,便闭门在家,终日苦思。
终在太极图上悟出一翻道理出来,心中也豁然开朗。
一个王朝的江山社稷是否会被其他人窥视江,都是与自身强弱直接相关的,而非与建都在何地有关,周王朝的衰落并非是因为东迁而衰弱,而是因为衰弱了才东迁。
当然,将都城建立在强敌的旁边,拉进与强敌的距离,使敌人处于自己的军力威慑之下,这才是一个有远见的皇帝的所作所为。
想当初秦朝建立之初,始皇帝便修建秦直道,不过也是为了拉进都城与各地的距离,便于帝国的管控。
“皇上圣明!”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强,也没有不传播的话,更何况当时金隆运也有意传播自己的观点,所以瑞帝定都燕京是为了防备自己的臣子这样的言论也不知不觉中在瑞朝的大臣中传播开来。
有的人如蔡元明般虽然质疑但想不通,更有的人相信……
而对此,瑞帝也只能有苦说不出,他不屑解释,也没有理由去给他的臣子们解释,却不想此时蔡元明将话挑明了,并替瑞帝解释了。
虽然这个解释,仍然有人以自己的心胸去揣摩瑞帝的,但大多数崇拜瑞帝的人还是相信的,并且内心对蔡元明的这个解释是服气的,甚至在想为什么刚刚那翻话为什么不是出自自己的口,为什么自己没想到这个理由。
而此时对蔡元明最为服气的是周梦。
历史上的许多事情,周梦都知道,然只知其所以然,经过蔡元明这一讲,她才又懂了些。
要致富,先修路。
原来修路是中国自古以来的老传统,从一开始中国人就深刻的理解了修路的重要性,或者说速度的重要性。
在普通人眼中,快一点,慢一点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他们的时间不值钱。
然而在有为之人的眼中,速度太重要了。
速度,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