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三十七、劝学记

万年乾坤歌 红裳小木 2485 字 2024-04-20

“老头你可别说难道当时诸侯国的国君都昏庸无能,他那套要是管用,人家能不用?事实证明谁用他那套谁上当。”

“就你讲的汉朝的王莽,他可是孔子的忠实的拥护者。他以为凭着孔子的那套能夺得帝位,就能治好国。真是骗人把自己都骗信了,把孔子的那套完完整整的搬过来,结果天天改革,改来改去把百姓改得晕头转向,把朝政改成一锅粥,他不灭真是天理难容!”

李如诲一直劝李啸炎看书,当李啸炎看到王莽这里,就再也看不下去了,觉得什么圣人之言,什么历史兴衰,不是看书能解决的。

“殿下,孔圣人能被称为圣人自有其道理的,不能因为一个王莽而否定他,再者王莽不过是一欺世盗名之徒,跟孔圣人没半点关系。”

李如诲见李啸炎如此不屑孔子,只觉得头皮发麻,一是因为他孔子有敬畏之心,二是李啸炎的这话要是传出去,天下读书人都被他得罪了。

“照老头你所讲的,不是孔子的道理不好,是王莽没用好。你们读书人倒是真好笑,失败了的人,你们都尽力的与你们撇清关系。”

“不过你说得也是,失败了自然都是王莽的原因。你说,当初孔子觉得礼崩乐坏,头脑一激动就觉得还是以前好,要克已复礼,要全面恢复周礼制度。这与一个人过得不如意,就老想着过去的好,甚至把过去臭得都想成香的了有什么区别。”

“哼,殿下别忘了,如今的皇上就是用儒学才结束了以往乱世的种种乱象。老夫也不认为孔圣人所讲的仁德有什么不托,若是没有仁德,这下天就会崩溃,没了道德的约束,仅凭拳头,能维护这天下的秩序吗?”

“那也是因为父皇有拳头,这仁德才能推得下去,难不成老头你认为没拳头,仅凭着仁道能维护天下的秩序?”

“父皇脑袋可清醒着呢,若是人人都像王莽这样蠢,你们这些读书人一天一个主意,挨个拿来试,不知道要坑多少人呢,又有多少百姓为了你们这些人的理想丢了性命呢。”

李如诲闻言,脸上一阵青一阵白,他之所以助李啸炎,也不过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虽然李啸炎并没有特指他,然而李如诲还是敏感的想到自己。他没想到自己劝个学,竟然不知不觉的将火引到自己身上来。

“殿下若只想当个将军,将来当个王爷,不读书也罢。”李如诲负气的说道。

王质听了瑞帝的话,准备继续装聋作哑,却感受到两道目光直射他的门面,只得硬着头皮说道:“太子殿下并无过错,更何况小五公子的身份是问题。”

“不是他没过错,是朕没与他计较,至于小五,他是朕的儿子,身份有什么问题?”瑞帝说道。

“皇上说得是,只是草民愚笨,没发现太子殿下有何过错。”王质回道。

“得,得,你下去吧,你爱去哪去哪,朕不留你,尽惹朕心烦!”瑞帝恼道。

王质没想到瑞帝这么容易就放过自己了,哪里敢留,赶紧行礼向后退,刚退到门口,又听到瑞帝说“慢着!”

王质全身都僵在那里。

“今日的话要是传出去,可是要掉脑袋的!”

……

“老头,你说对了一半,今日太子真的被父皇骂得狗血淋头,不过他正眼都没瞧本宫一眼,当本宫空气一样,不像是本宫的机会来了啊,也不知道父皇到底在想什么?”

李啸炎一回府,便将李如诲招了过来。

“哦,今日早朝有什么消息,殿下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李啸诲不仅不慢的问道。

“说起今日早朝,连本宫都差点吓住了。父皇简直是聪敏的让人胆寒,说不定本宫从头到脚也让他看穿了呢。”李啸炎想起今日早朝,心中仍有余季,连喝了两杯冷茶,才将早朝的情景一五一十的讲给了李如诲。

“看来皇上被三皇子伤得不轻,过激了,此时殿下应该多劝诫皇上。”李如诲低头沉思了一会说道。

“劝诫?本宫哪敢!也不只是本宫不敢,全朝上上下下个个都是缩头乌龟,本宫为什么要当那出头鸟?”李啸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