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帝原本对李啸炎的傻半信半疑,只到那天,瑞帝与无慧和尚等人在甲板上晒太阳。突然间远离了权力的中心,在茫茫的海上漂泊的瑞帝,觉得无限舒展自在,想起自己戎马半生,却从未像现在这样舒服过,竟在在那么一瞬间有了隐市的念头。
“老和尚,朕以后也随你修行,如何!”当瑞帝被广阔湛蓝的大海所沉迷的时候,这句话冲口而出。
“皇上,您可别吓老和尚。这盛世的和尚,乱世的道士。没您就没这盛世,您不当皇帝,老和尚也无处安身了。”
无慧老和尚愣了下,赶紧说道。
瑞帝听了无慧老和尚的话,并没有自豪之情反而脸色陡变,他马上厉声问道:“你是说朕的天下只能兴盛朕这一代?”
无慧老尚见瑞帝陡然变色,就知道自己失言,马上说道“请皇上恕罪,老和尚失言,老和尚只是有感于皇上对天下百姓再造之恩。这大瑞的江山,定会越来越昌盛。”
瑞帝紧盯着无慧老和尚,仿佛在判断无慧所言是否是真的。
“老和尚我虽然看不远,但是有一人能看到。那白云先生能够潇洒隐去,自是证明皇上的江山是越来越昌盛的。”
无慧老和尚说道。
瑞帝这才松了一口气,又觉自己反应过度,兀自笑了两声说道“朕的几个儿子,小的不说,那几个成年的,不是太过柔弱,就是傻了,还有一个竟然造反。朕是不放心他们啊。”
无慧老和尚只能笑而不语。
“朕也是幸劳命,朕的几个儿子中就老三和老四会打仗,朕本想着他们将来为朕平定蜀州,可是一个反了,一个傻了。”瑞帝常常的叹息一声说道。
“皇上不必忧心,傻人有傻福,四殿下虽然傻了,但更容易满足,对皇上对他来说也未必不是好事。”
瑞帝本是自言自语的感叹一翻,没想到一直沉默的典清突然将话接了起来。
容易满足!
小孩确实是很容易满足,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用一颗糖哄住,然而李啸炎并非是这样,就算是傻了,仍然保持了他一贯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性格,而且也不好哄。
在电光火石间,瑞帝便明白了典清话中的意思。
瑞帝回到宫中,并没有马上召见臣子,而是回御书房将这一两月的奏书挑着看了一些,便准备去永寿宫。
刚一出大殿,只见赵贵妃散发默默的跪在殿外,形容憔悴,见到瑞帝出来,原本呆滞的眼神终于有了丝亮光,跪行向前说道:“皇上,啸风一时糊涂,望皇上饶他一命。”
瑞帝见以往丰润的赵贵妃两月不见,瘦得快脱形,一下子老了十多岁,心生怜悯,可是一听到她说三皇子李啸风,肝火只冒,忍不住哼了一声说道:“一时糊涂!花了一年时间与外敌勾结来杀自己的父亲,也是一时糊涂!”
“求皇上饶他一命,这一切都是妾的主意,啸风也是被妾所逼的,都是妾的错,皇上要杀就杀妾吧。”
赵贵妃跪在瑞帝脚下哭道,从她得知她的儿子真造反的那天起,赵贵妃就知道辩无可辩,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将罪责承担起来,自己能替自己的儿子去死,如果不能,她也是不想活了。
瑞帝看着脚下的赵贵妃默然不语。
“是真的,是臣妾不安本分,想凭子而贵。以前,皇上宠幸小五和他母妃孙贵妃,妾心生妒忌……”
“够了!”瑞帝不等赵贵妃将话说话,就粗暴的打断,这件事被他视为他今生所做的最为愚蠢的事情。
当时做为一个意气风发的皇帝,竟然被一个妇人所骗,这对瑞帝来讲真真是奇耻大辱,就算是错的,也只能是对的。
也正因为如此,他对太子生母陈贵妃一直冷淡,而对面前后来一直后悔心存不安的可怜女人赵贵妃则是很是宠幸。
在瑞帝的眼中,赵贵妃一直都是可怜的,因为她到现在都不知道,当初连那个侍卫也不是她收买的,整个事件中,赵贵妃与瑞帝一样,都是被利用的人。
赵贵妃被瑞帝突如其来的呵斥吓住了,若是以往她定然不敢再出声,可是事关她唯一的儿子,她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她哭倒在瑞帝的脚下,不停祈求瑞帝。
“啸风不仅是你的儿子,也是朕的儿子,朕自有分寸。你先回去漱洗一翻,过几日朕准你出宫去见他。”
瑞帝的语气有几分怜悯,隐隐的也有几分无奈。
正在求饶的赵贵妃,猛然听到瑞帝的这句话,欣喜若狂,而后又有些迷茫的看向瑞帝,生怕自己会错意的,只到见到瑞帝点了点头,才不停谢恩。
或许之前已经耗尽了赵贵妃的所有力气,谢恩之后的赵贵妃再也没有半点力气起身,瑞帝将她拉起身来,吩咐左右宫女将她送回朝霞宫,方才向永寿宫走去。
周皇后自从受到几个皇子不约而同的排挤之后,很是警觉的回归了她以前不问朝事的状态,心中到底意难平,自得到瑞帝回京的消息,心中千回百转,无数句要与瑞帝说的话纷纷从脑海中冒出。
可是陡然见到瑞帝,脑海却是一片空百,千言万语皆哽咽在喉,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眼圈慢慢的变红,连行礼也忘了。